春节带孩子去新加坡旅游,考虑到要从新加坡买书,除了Kindle外所以随身只带了一本纸质书,就是这本《为人文教育辩护》,在从新加坡回国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当然,主要是这本书正文部分只有118页。
本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是印度裔美国人,拥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育背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事政策顾问”,是美国舆论界非常重要的人 物。他目前是《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后美国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和《自由的未来》(The Future of Freedom)。(此段落来自“豆瓣”网)
“人文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内容,也从网上、或纸质媒体上看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介绍,但总是不成体系。在读了这本书后,知道了人文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人文教育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父母都是印度人,在职业上都颇有建树,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格外的用心,作者的哥哥去了哈佛、而作者本人则去了耶鲁,那时可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想去美国读大学的印度人是寥寥无几。在当时印度社会的精英圈子里流行指责美国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那个冷战的时代,印度是和苏联站在一起的。1982年作者的哥哥因为被哈佛录取,因此作者的母亲能随同前往美国,在回国后,作者的母亲把在美国的观感专门写文章发表在《印度时代》上,在文中这位母亲写道“美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社会,因此他们的缺点也前所未有的暴露在外。”、“美国人对自己的衰落并不讳言,但这个衰落是相对于以前的强盛。他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逃离恐惧的避难者不断在这个移民的国度寻求庇护。美国每年花费巨资促进知识进步(并不限于在自己的国土上)。如果我们要评价美国,美国是唯一的准绳。”
在本书的第二章,作者回顾了人文教育的演变历史。
* 在有人类以来,教育不过就是职业培训,比如:狩猎、种植、打仗……;
*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城邦出现了“民主”这种政府形式,这也就意味着权力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对政府的革新需要对教育进行革新,仅仅习得生存的基本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公民必须接受适当的培训以便能够治理自己的社会。对希腊人来说,更广泛的教育观念和自由之间的关联变得重要了。为此,罗马人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自由”(liberal)教育。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
* 在1828年耶鲁大学发表了一篇报告,在报告中指出:人文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授人和特定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学习怎样思考比具体科目和书本更为重要。
* 在1885年,哈佛大学历史上最长任期校长 查尔斯·威廉·艾略特认为“美国的人文教育应该允许你选择自己的道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实现独特的自我.“
* 作者总结的人文教育:根本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自由的放牧;人文教育就是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数据、陈述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知性冒险,把思考作为家常便饭。
在第三章作者阐述了人文教育的三个优势:教你如何写作;教你如何说话;教会你如何学习。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所有的领域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意味着每一个人也要不断面对挑战。学习学习再学习;制造工具,然后重新设计其用途,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步骤。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大家提供“第六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归根结底,人文教育是要教会受教育者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学习。
至于该如何开展人文教育,在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描述。不过从作者的论述中我大概总结出如下一些:
* 对话、演讲;
* 阅读经典;
* 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历史、诗歌、音乐、建筑、商业……;
* 在学校里开设公开课;
* 通过MOOC、edX、可汗学院等网络渠道来学习人文课程;
这本书帮我理清了人文教育的一些概念,但该如何将人文教育落实的子女的教育和个人的发展上,还需要细化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