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规划纲要》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工作成绩的根本看法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方向、举措和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深思笃行的重要课题。
正确的政绩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领导干部是“答题人”,人民是“阅卷人”。领导干部的政绩,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利益上。那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领导,从一开始就拿错了“考卷”。真正的政绩,应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论是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还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优美宜居环境,都应紧紧围绕人民的需求,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能以牺牲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去追求一时的政绩。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铺好路,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和潜力。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的政绩不是靠喊口号、做表面文章得来的,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要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啃硬骨头,善于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正确的政绩观,还需要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系统完善的监督执纪体系、行之有效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要让有为者有位、乱为者下台,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