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要看大环境,然而,大环境不可控,甚至看不懂。
比如,以我国物质之繁荣,经济之发达,在上海这样国际级大都市,还会有人会因为疫情饿肚子,这谁想的到?这谁看得懂?
看不懂大环境,但我懂文案。
在人类进化到用脑电波交流之前,信息永远不对称,文案永远不过时。哪怕打仗了,战书不也得文案来写吗?道理不难理解,很多入了这行的同学们,懂且坚定。
但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
大环境变差之下,企业被利润所困,自己陷入了螺丝钉的命运。
浅显点说就是:职业晋升天花板了,被按死在流水线岗位,升职加薪无望。
深邃点说是:行业利润不够大,企业发展路径变平缓,原本吃组织剩余的既得利益者又没退下去,所以还轮不到你。
这种环境下,假如没什么野心,更在乎别的,比如氛围、成就感、归属感……你会很舒服。手上的事越做越熟,上司常常当众夸奖,同事都认为你靠谱,一切很好很和谐,唯有年底拿钱的时候,一分不会多。
鲁迅说的“无物之阵”,村口大爷说的“温水煮青蛙”,一个意思。
具体表现为:你30岁了,还做着23岁时做的事。
核心矛盾一言蔽之,四个字:升职加薪。
作为从西南某网红城市奔赴某长三角小三线还能3年年薪翻6倍的老文案,我是很有点资格谈升职加薪的。
1、
升职加薪分三类
升职,权责同步增加,主要指向事情,要做的事情,变难了。
加薪,很简单,钱多了。
根据这两个维度,升职加薪有三种:
第一,钱到位了,事的难度在你能力范围内。
第二,钱到位了,事的难度超过你的能力。
这两种是较为明显的“升职加薪”,相对来说,也算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在一个正常发展的行业、企业里,通过“求诸于贵人”的方式,也就是所谓向上管理或者说跟领导搞好关系,这两种结果就比较容易发生。
用情绪价值和忠诚度打动贵人,大概率得到事情不难的升职加薪结果。
根据彼得原理,人最终会被提拔到一个无法胜任的岗位,事情不难意味着还有晋升空间,看似是好事,实则非也。因为上位靠的并不是能力,即便你有本事跟“贵人”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也意味着你跟他深度绑定,树倒猢狲散,覆巢之下无完卵啊。
用才华能力打动贵人,大概率得到事情难的升职加薪结果。
难,是分程度的。有一点难,就自己消化掉。一般的难,通过多跟领导沟通、向老手请教来解决。很难很难,也没别的办法,台阶式成长就是要脱胎换骨,疼是一定的,硬熬。头三个月咬紧牙关,回头再看,皆是寻常。
第三种结果是,钱没到位,但事儿先难起来了。
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贵人”缺席了。
要么行业变差了,真正有能力的“贵人”都跑路了,剩下能力很糟糕的“贵人”,他不可能用一个比他能力强的人。
要么企业变差了,经营水平有限,原来的“贵人”要继续吃自己的那一份,就切不出蛋糕给新来的人了,他很喜欢你,但他更喜欢的是他自己。
如果是在体制内,这道题无解。要么老子不干了,要么只能一直忍受这种看不到希望的难。
但在私企,这是好机会。
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断了靠“贵人”的浮躁念想,埋头沉心练真本事。不必应付职场关系让精力外泄,一心专注本职技能。
天大的造化。
2、
钱少事难做极致
傻子才会全都要,精力有限的成年人当然是要做选择的。所以做极致也不是事事做极致,而是有选择地做到极致。
以就职于地产乙方广告公司为例:
乙方“贵人”不是走不通吗?你绕过他就行了,通过甲方来改观你的职场话语权,正宗釜底抽薪,以“事难”来改变“钱少”的现状。
举个例子,工作让甲方非常认可,但你不仅“事难”而且“事多”,有时顾不过来,甲方向你公司明确,指定要你来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事就已经成了。后面有无数种办法,让你做的事和钱对等起来。
但方法不适合在推文公开,聪明人自己想。
关键是如何做到“甲方只认你”这一步?
答案:做到极致。具体来说,三种极致。
第一、极致麻烦给自己,极致便利给甲方
比如说,甲方发你户型图cad,面宽、阳台长、客厅开间,这3个是关键数据,你写户型解析要用,3个户型,3*3=9,按图索骥,找到这9个数据。
你的户型解析是完成了,但甲方如果要找这9个数据,还得从头翻一遍cad。
能不能截图做3页ppt,标出这9个数据,附上户型解析,发成果的时候发这个ppt过去。
第二、极致复杂给自己,极致简洁给甲方
比如说,区域规划的红利,甲方策划没找,你来做。土地价值的梳理,甲方拿地的人没做,你来做。
复杂只是相对而言,有得当的搜索技巧,高效的阅读速度,1个小时从公开信息里搜集到的信息,就足够做论据了。写成论据+结论的形式,论据部分列出出处链接,结论部分用一句话总结。
以这样的文档当作项目工作的基本信息资料,一个word甩过去,大家认知都同步了。
第三、理论极致整合,具体问题极致解决
首先要懂理论。
比如:
叶茂中的冲突即需求
红制作的大声量重复洗脑
华与华的超级符号
特劳特的定位
丰信东的广告语法
杨海华的道同法我术异
李奥贝纳的戏剧性
……
懂的意思是:
1、能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其核心观点,让任何一个外行听懂。
2、能复述作者本人之于理论最典型的案例。
3、能说出理论的优劣势,划定基本的适用范围。
做到这三点,不能算极致,但最起码够用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已经搭好了。剩下的就是实操案例来完善修正这些认识论,也就是整合。
当然,它们只是理论,理论是观点,观点之于更多变量的现实问题,发挥的有效价值是不同。所以要把问题具体化,就是用现实变量来描述问题。
比如你说:品牌价值弱,这样的描述就不够具体。你要说:因为品牌缺乏知名度,导致溢价困难,本季度指标压力下,我们决定出奇兵,以高配低价的方式赢得市场份额。这才算是问题的具体描述。
基于足够具体的问题,选择对应的理论工具,才可能立竿见影。
比方,在传统品牌占领的领域,新兴品牌要用大一笔预算砸开市场,你就不能再盯着找“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而是用红制作的洗脑口号。
以上大概就是三种极致。
至于跟甲方互动时,少请了一次咖啡或者甜点,那是很次要的。一俊遮百丑,一切从“你有用”开始,世界会变得宽容。
有人会说,你这不就是卷吗?
嗯,是的。
当贵人不鸟你,老人不下线,这就是最好的策略。
听几句躺平就当真了……大概率的事实是:你废到连卷都用不对姿势。
3、
广开渠道找机会
卷也卷够了,三大极致炉火纯青,
还没有升职加薪,怎么办?
最后一招:向外求。
一、做份外的事,交份外的人。
这是因为关上门干,容易自己钻进一亩三分地出不来。再聪明的人,都有被自己困住的时候。
举国闻名诗人查海生,15岁北大,虽然死后成名,但金句频率之高,无愧天纵奇才,怎么样了呢?25岁卧轨自杀了。
不要只关心姐姐,要热爱关心其他人类。
纵向来讲,就是单位里的其他岗位,设计师、ae、总监甚至财务和人事。
横向来讲,甲方岗位,如策划、销售、设计、工程,以及其他供方岗位。
结交他们,不是为了跨界,也不是为了跳槽,仍然是为了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这就好像,如果你为一件事情着迷,那么你吃饭在想,洗澡在想,看电影在想,逛街也在想,你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最终都是为它服务,都是为它提供养料和灵感。
每次看电影前,我都提前进场去看贴片广告。看着凯迪拉克的讨好年轻人的片子心里默默嘲笑它销量最近下滑。
可能也会自嘲一句:啊,被职业异化了,找不到单纯进电影院就是为看电影的快乐体验了。其实内心很满足,因为这意味着,用额外的脑力参与了社会现实,并没有跟这个世界疏远。
一切看起来是份外的人或者事,最终都是份内的。它们会在最高处汇合。
二、写出来,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你
功利一点说,这就是在为更好的前程铺路。
一个干营销干广告的,30岁后,竟然不是公司自己找上门来挖的,这多少都算专业上的缺憾了吧。
写什么?发什么?专业的,垂直细分的内容。
大部分做文案的,之所以没去干销售,因为口头表达相对于书面表达是短板。口头的临场发挥,因为阅历太过年轻,也无法跟40多岁的领导一样游刃有余,跟销售岗出身的人一样一句话三层感召,跟教培再就业老手一样舌灿莲花。
但你有你的优势,就是写。
有能力写,有东西写,有时间写,这三条,就能筛掉八成竞争对手了。
写完了当成记录,年轻未曾虚度。写差了当成练手,明天比今天强。写一篇好的可能得到一个工作机会。篇篇都写好,收获的可能是有人愿意为你的知识付费。
这是“钱少事难”中没有办法的办法,下一步估计就得跳槽了。但,这也是从20来岁螺丝钉命运中解脱的最佳突破口。
我都不怕竞争对手变多,你怕什么呢?
开始,写吧。
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文案万人敌」adadc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