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考完了俄语四级,虽然觉得考得也并不好,但完全不妨碍考完之后的开心,这样的开心持续到刚才被完全破坏。
觉得考完已经放松了一天,周一又要上课,所以就想背着书包到图书馆安静一下午,背起书包时想到自己考四级之前要买书包来着,一直忙着备考,所以就忘了,现在终于考完四级了,就想着把书包买了吧,这样周一就不用再背那个笨重的黑书包了。
莉莉娅要去买洗衣液,我要去买个书包,就一起下了楼,准备一起先去买书包,再买洗衣液,然后我直接去图书馆。莉莉娅我们算是寝室里形影不离的朋友,她的眼光也要比我好很多,所以我要买书包时自然很大一不部分要取决于莉莉娅的建议。当我们看书包的时候,我指着一个有小熊图案的问她好不好看,她皱了皱眉,说了句“我不喜欢那样的。”外面天气实在是热,我也打不定主意到底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要买哪个,又拿起了一个黑色的书包问她,这个呢。她往后退了一步,说,我只喜欢帆布的背包。我感受到了不耐烦的意思。那一刻,我突然就生气了。
因为这样的事不是发生一次两次了,我给好朋友买衣服作为生日礼物的时候,举着手机给她看我挑的衣服怎么样,她甚至没有仔细看一眼就摆摆手,男生衣服都那样,随便一件都好看,然后满脸戏谑说,我相信你的眼光。可明明全寝室不止嘲笑过我一次我的眼光差,她也在嘲笑我的行列中啊。我想如果她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无所谓,以后再也不找她参谋就好了呀。当我买小白鞋的时候,把挑好的几双加入到购物车中,拿着手机问她哪一双更好看,她还是那一副这很无所谓的样子,小白鞋嘛,都长一个样啊,你随便买一双就好啊。哎呦我去,那你自己每次买的时候还不是精挑细选。
如果说男生衣服都一个样,小白鞋都一个样,那书包总归要不一样了吧,但她说我只喜欢帆布的,可是我们去的那个摊位TM只有皮革制的呀(不知道什么料,反正都不是帆布的)。而且是我要买书包,我希望的是她能给我一些有用建议,它好不好看,适合不适合我,或者是这家店都不好看,你到网上买,但是她只有一句我不喜欢。
我生气的点在于,我一直觉得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她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很好,我从来没有要她帮过我什么(本来学生之间也没有很多需要帮忙的事,那种拿书关灯之类的都是小事),我唯一需要向她请教的就是买衣服之类的,希望她能给我建议,每次我很认真的问,却都只能得到她很敷衍的回答。今天终于因为这个和她起争执时,她说难道要我说你选的东西都好看吗?其实在我买衣服之类的时,她如果真的有认真的看一看并给我建议的话,即使她真的否决了我所有的审美,我又怎么可能会生气。
我生气的是,我那么认真对待的事,真心希望你能给建议的事,你怎么能如此敷衍?
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让她帮我任何事了(当然本来也没什么事),尤其是选衣服选饰品这件事。
仿佛做了一个能万事皆休,以后能风平浪静的决定。
但我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总会有和身边人达不成共识的时刻,可我又改变不了其他人,我只能改变我自己对这些事的态度。
她如果不是我最好的朋友的话我不会生气,正因为她在我心中重要,所以我才会那么在意她的态度,我接受不了一丝敷衍。这听起来无比有道理,却也无比像道德绑架。
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对感情的定义出了错。
百分之一百的付出并不会得到百分之一百的反馈。而在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乱七八糟的感情中更是如此,人和人不一样,性格不一样,表达感情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你能理解她,其实也是在放过你自己,让自己少点心塞。
所以和朋友相处时,尤其是你明明知道她对你绝不会有一丝恶意的好朋友相处时,绝不要因为她某句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话,某个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行为而生气。
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会有一片你永远无法抵达的森林,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的同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尤其是与最为亲密的人相处时,要注意度。宽容,不苛求,不追问。
再说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尚未散的时候好好珍惜,为以后那些难以相见,也难以联络的日子留下最为美好的回忆,没有憾恨,只有怀念。
实际是,对于无法掌握的,只能看淡,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