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家贫,直到高中很少出过我们村临近几个村的范围。那时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很憧憬,第一次到县城还以为到了大城市,还在紧张地想我是不是要说普通话,不会说会不会被人家城里人笑话。结果发现人家说的跟我一样,我当时眼中的大城市其实不过是离我家几十里的普通的小县城,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真是萌萌哒。
第一次对看书产生兴趣是八九岁时在一堆垃圾堆里。发小的老爸是收废品的,一次在他家院子里的废品堆里玩耍,发现一本脏兮兮的连环画,叫安徒生童话。好奇的翻开,越看越着迷,直到在臭烘烘的垃圾堆里看完还意犹未尽。于是带回家几乎天天一遍一遍地看,后来本就发潮的纸张硬是被我翻的烂的不成样子。
那本连环画好像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那以后我从调皮捣蛋到处撒欢的“驴子”变成了书呆子,只要看到书就想拿过来看。去人家玩看到人家炕上放着一本书,趴在人家炕上就看上了。有一次看了一半,书突然被那家大人抽走了,说小孩子不要乱看书,后来想想才知道那应该是本黄书。哈哈,还挺好看的。。。。。。
书看多了,故事看多了,想的也就多了。想着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在自己的想象中自己都是无忧无虑,洒脱快意的样子。之后慢慢的长大,慢慢的失望,慢慢的发现真实的世界跟书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不是那个男主角,只是个路人甲,还不露脸没有台词。
哈!还不是得好好活着!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快乐,平凡的悲伤。生活不像诗里写的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细水长流的感动和小精彩。
2
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从网络上各种事迹来看,普遍的理解是辞职去世界各地的旅游,见识以前没看过的风景和人文,认为这样会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得到升华。
眼前的苟且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理解应该是为了生存忙忙碌碌的工作,攒钱买房娶妻生子,每天两点一线柴米油盐平淡又辛苦的日子。
我也曾羡慕过追逐诗和远方的人,但是最终一笑置之。因为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辞职去做这件事情,会面对哪些问题。
首先,我去浪完一圈回来肯定不能去讨饭,肯定还是要找工作,但是这段职业空白期肯定会对重新求职造成一定障碍。即便求职成功,我的心已然浪成了天边的云,哪有那么容易安定下来,这必定对职场不利。
其次,我出去陶冶情操倒是爽了,家人呢?家人必定担心我在外面会不会出啥意外,吃不吃得饱,会不会生病。。。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家人这样为我担心我于心不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现在的生活是苟且,但他乡的生活就有诗意吗?陌生的风景和陌生的人真的能升华我吗?我出去看到的也只不过是他人活腻了的生活,我眼中的诗和远方也只是他人厌倦的苟且。我只是个俗人,也许我看完回来只记得那个地方的某个小吃不错,某个客栈的标间价格怎么那么贵,路上遇到个妹子腿真直。。。还是一股子苟且味。当然其他人也许真的能从彼处的风物生活中找到灵魂升华的契机,但我自己估计很困难。
3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过好自己苟且的生活,才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