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就被誉为“小北京”的陕西小城韩城,不仅诞生了二千多年来受到文人学士拜摹的唯一史圣司马迁,还有清代状元王杰。王杰历经清朝乾隆、嘉庆两朝,以直道立身,被誉为人瑞。尤其在他与和珅同殿列朝的数十年里,不仅清正廉洁出污泥而不染,为朝野上下敬重;还机智敏捷,与和珅不断斗争,终于扳倒这个巨贪,且笑到最后,作主审把和珅送上断头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赴京考进士。初到京面试时,考官出联考其答对。上联为“风吹竹叶龙摆尾”,王杰对“雨打梨花凤点头”,众考官皆称妙。殿试时,王杰的考卷排列第三,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苏阳湖才子、后来成为清代著名诗人的赵翼。乾隆皇帝阅王杰的试卷,看到字迹工整秀丽,书法超群,顿时好感大增;再询其人品,亦非等闲之辈,于是大加赞赏。
当年新科进士朝中觐见乾隆皇帝时,状元王杰风度俊雅粲然,应对自如,给乾隆留下极佳印象。乾隆更以为圈点无误,遂当着王杰面赋诗以贺,其诗句有云:“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
于是,王杰成为清代陕西唯一的状元。此年,王杰正值36岁。
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
自此以后,王杰更被乾隆看重。王杰在朝40余年,历任吏、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就是古代常常称赞的叠加五部。后来,王杰还迁左都御史,授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成为当朝“宰相”。
王杰对和珅从不主动疏通,和珅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但由于王杰为人谨慎,正直清廉,和珅抓不住任何陷害王杰的把柄。据《清史稿》记载:“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嘉庆帝上台后,乾隆皇帝以太上皇掌握实权。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帝迅速将和珅逮捕入狱。由于其权势焰天,朝中竟无人敢于出任主审官。在这种情况下,年岁已高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杰挺身而出,主动担此重任。经过王杰的审判,最后没收其全部家产,和珅上吊自杀。
此后,王杰多次要求回家休养。嘉庆帝苦留不住,遂晋升他为太子太傅衔,恩准他以原职原俸回乡。王杰离京时,嘉庆帝特赠他拐杖一只,并赋诗两首。其中一首诗如下:
“屡蒙恩旨秉文衡,
艺苑群瞻桃李荣。
直道一身立廊庙,
清风两袖返韩城。”
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与其夫人均年过80,嘉庆帝特命陕西巡抚到其家祝贺生日,并赐御诗及其他许多珍物。随后,王杰到京谢恩,不久在京师府邸去世。
(此处省略了200多年的文字。。。。)
现在,在韩城市博物馆的大成殿里,珍藏着两块烫金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分别是清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赐给王杰的。
以下的手札都是王杰的同僚,朋友,上司以及晚辈对其品德与功绩的敬仰与歌颂,目前有10多件有历史感的手札于7月29日在西安力邦拍卖公司的夏季拍卖会上开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尺寸:27.5×33cm
西安力邦2017夏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周系英(1765—1824)字孟才,湖南湘潭人,清朝大臣。乾隆五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嘉庆十年,督四川学政。十四年,入直南书房,擢太常寺卿。寻改直上书房,授三阿哥读。上谕:“不但授读讲习诗文,当教阿哥为人居心以忠厚为本。”系英请加授资治通鉴,以知古今治乱兴衰之故,悉民间疾苦,上韪之。转光禄寺卿,督山西学政。任满回京,仍直上书房。十九年,擢兵部右侍郎,母忧去,服阕,补吏部侍郎。
尺寸:27.5×33cm
西安力邦2017夏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海龄(?—1842年)是近代爱国将领,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镇江英勇抗英著名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原为山海关驻防骁骑校,后任直隶张家口协守备。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领导天理教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建立农民政权,直隶长垣、东明,山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纷起响应。九月,海龄随同直隶总督温承惠前往河南镇压李文成,因“屡著战功”,此后擢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为二等侍卫,充任古城领队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九月调任江宁副都统。
尺寸:27.5×33cm ×2
西安力邦2017夏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周兴岱(1744-1809)字长五,一字冠三,号东屏,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清朝官吏,周煌次子,清代大诗人张船山岳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超授内阁学士。擢侍郎,历礼、吏、户诸部。命在南书房行走
------------------------------------------------------------------------------
关注我,了解更多艺术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