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公主璟瑟的成熟,从十七岁开始。
这一年,她失去了她的额娘,也失去了京城的繁华,太后的意愿、妃妾的谗言一步步逼着她远嫁蒙古。她那油尽灯枯的额娘琅嬅,为了保全富察氏的荣耀和保护膝下仅剩的女儿,亲自说服璟瑟嫁往蒙古。
傅恒逼嫁是电视剧改编的情节,原著中,傅恒出场不多,但他与璟瑟心意一致,彼此扶助,何来逼迫之说?
出嫁后第一次回京,是参加额娘琅嬅的仇敌乌拉那拉如懿的封后大典。
如果抛开女主光环,如懿对长春宫干过的坏事——害死永琏,挑唆皇帝让璟瑟远嫁,单这两桩就足够璟瑟恨她入骨的。如今额娘已逝,这个璟瑟自小就讨厌的妾室却要爬上后位,焉能不愤恨?
舅舅傅恒极力劝说她忍耐,眼下乌拉那拉氏正得意,他们力有不逮,只能眼睁睁看她继位皇后,身膺荣光。傅恒这般劝璟瑟,又何尝不是这般劝自己,他忍辱担任册后正使,只为不逆了皇帝心意。
虽然极力忍耐,璟瑟仍是冷笑——享得住这泼天的富贵,也要受得住来日弥天的大祸。我且看看,看你得意多久?
还公然嘲讽如懿不过是续弦,说民间继室入门,对原配牌位是要执妾礼的,这是要在如懿最风光的时候触她一个霉头。
璟瑟说的话,如懿是跟皇帝提过的,皇帝的回应是,璟瑟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了,也碍不着如懿什么,叫她别往心里去。这就是继妻和嫡女之间,一个父亲的态度。这也说明了如懿选择做妻子而不是皇后,是何其愚蠢。
然而嫁出去的女儿她又回来了,而且长长久久住在了京城。
这个时候的如懿与皇帝的情分早已不复当年,而璟瑟却将落魄妃子魏嬿婉一步步扶成了宠妃,再看朝堂上,傅恒已经是皇帝倚重的大臣。
爱女、宠妃、重臣,一个失宠的皇后拿什么去抵抗这三股势力?
璟瑟永远不会忘记,皇阿玛第一次东巡,她是如何精心照料额娘汤药,为她严妆丽服,维护她一国之后的形象。那时额娘已是油尽灯枯,她虽然只有十七岁,却时时以嫡公主的威严弹压宠妃。
璟瑟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娴贵妃是如何扯着纯贵妃来劝嫁,她们奉了皇阿玛的口谕,是如何的唇枪舌剑,得意洋洋。
那时候她才十七岁啊,纵然摆出一脸小大人的尊严,如何辩得过心藏奸诈的深宫妃妾?
二度回京的璟瑟已敛了锋芒,继后虽失宠,璟瑟对她却不是当初盛气凌人的模样,口必称“皇额娘”,礼数周全,这不是璟瑟对继后的敬重,却是身为孝贤皇后嫡出公主的自矜自重。可是璟瑟从未忘记这位继后带给她皇额娘的伤心与痛苦,公主身上流着富察氏的血液,她怎能让富察氏的仇人永踞高位?
魏嬿婉的十四阿哥永璐重病,魏嬿婉跪求皇帝阳气庇护,满后宫只有这位嫡公主为魏嬿婉求情,使得这个边缘妃子得以入住养心殿偏殿,从而近水楼台先得月,接连有孕,以十年六胎之盛势复宠。
其实璟瑟早知道永璐的病没有魏嬿婉哭诉的那般严重,她扶持魏嬿婉复宠,也直接告诉魏嬿婉,她不喜欢如懿霸在凤位上。自此两人联手,再加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傅恒,如懿这个本已失宠的皇后自然摇摇欲坠。
如懿在御舟因歌伎之事与皇帝大闹,直至断发绝情。本来帝后之间闹一闹不过是夫妻内部矛盾,顶多使皇帝再嫌恶如懿多一点而已,偏偏璟瑟和魏嬿婉及时赶到,如此大不敬之举落入公主和妃妾眼中,皇帝就没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璟瑟和魏嬿婉能掐着帝后闹得最不堪的时候赶到,自然是护卫御舟的领侍卫内大臣傅恒给外甥女璟瑟提供的准确信息。之前傅恒眼睁睁看着继后上御舟,还不许手下侍卫多言,就是等着这一场不可收拾的大闹。
傅恒和璟瑟舅甥心意一致——富察琅嬅才是唯一的皇后,唯一能与皇帝并肩而立的天下之母,如懿根本不配这个凤位。
暮年的皇帝,最爱逗留在长春宫,由女儿璟瑟和小舅子傅恒陪同,絮絮叨叨闲聊孝贤皇后的往事,她的温柔恭驯,她的宽厚御下,她的节俭贤良,沥沥数之不尽。岁月滤镜之下的琅嬅,温柔婉转,生生在皇帝心里开出一朵血色伤花,伫立成大清后宫的一座神祇。
第一遍看《如懿传》原著,我是站女主立场的,自然不喜欢璟瑟这个人物。待到第二第三遍,突然悟出如懿论德算不上好人,论智不过是没用的废柴,格局且小,皇帝对她的评价并没有错——皇后不像皇后,妻子不像妻子。
三遍原著两遍剧看下来,整部作品中最出色的竟然是璟瑟。这个姑娘之所以越看越喜欢,在于她始终是成长着的,她可以是温室里的花朵,也可以是悬崖边的劲草,一生坚持她的骄傲,由这个聪明坚韧的姑娘来打败始终原地踏步的继后如懿,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