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这两天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读了一部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写的《追风筝的人》。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也许是为了“眼不见心静”,后来阿米尔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逼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后来,战争爆发了,阿米尔的父亲带着他逃到美国定居。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一天,已经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解救索拉博的艰难过程成了阿米尔对自己背叛的救赎。
看完了这部小说,心里其实非常伤感。这不是一部纯粹表现情感表现救赎的小说,它所描述的关于战前和战争中的阿富汗的细节对比更能打动我。摘录伤感的几段:
(P.255)哈桑在信中提到,石榴树已经多年没有结果实了。看着那枯萎凋零的树木,我怀疑它是否能够再次开花结果。我站在它下面,想起我们无数次爬上去,坐在枝丫上,双腿摇晃,斑驳的阳光穿越过树叶,在我们脸上投射出交错的光和影。我嘴里涌起强烈的石榴味道。
......
我盘膝坐在树下,朝南眺望这座我童年的城市。曾几何时,家家户户的围墙都有树梢探出来,天空广袤而澄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晾衣线挂满衣物。如果你仔细听,兴许你甚至能听到来自瓦兹尔阿克巴汗区的叫卖声,兜售水果的小贩高喊:樱桃!杏子!葡萄!日暮时分,你还可以听到钟声,来自沙里诺区的清真寺,召唤人们前去祷告。
读完小说和于先生交流的时候,我说:战争好可怕!他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生逢乱世,人不如狗!”书里阿米尔的父亲带着他逃亡巴基斯坦,在即将逃出阿富汗边境的时候,阿米尔的父亲用一个小盒子装满了阿富汗的泥土,从此他就那个小盒子带在身边直至死亡。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出现于小说的第一章,是哈桑的声音,也是一直萦绕在阿米尔心里的一句话。也许这样的情感不是我所能领悟的。
一本好书。还有同名电影。今晚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