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完了佛罗伦萨画派早期的三位重要画家,乔托、马萨乔和波提切利。这篇文章接着讲佛罗伦萨画派鼎盛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三也就是最著名的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达芬奇(1452~1519)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他被“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因为他不仅精通绘画,他还是一个发明家、科学家,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天文、建筑、雕刻、数学、物理、生物、地质,他都有研究。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他是一个私生子,是父亲与一个农妇所生。年轻时候达芬奇也是帅气的美男子,明明是可以靠脸吃饭的。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所以我们看到达芬奇的作品都是在画人物。
《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它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
这里先了解下祭坛画
所谓祭坛画,是一种类似中国屏风式的立在祭坛上的宗教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有的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画。例如最著名的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经典。1541年,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了这幅祭坛画。原作将近200平方米,绘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祭坛后的大墙上,不失为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典范。
1503年他开始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后称为《圣母子与圣安娜》),这两幅画和《施洗者圣约翰》一起成为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达芬奇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是不得不提的,达·芬奇晚年被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国,弗朗索瓦一世给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将其安置于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并时不时地去请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达·芬奇因病逝世了,据说他是在赶来的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2)米开朗基罗(1475~1564)
米开朗基罗也出生于佛罗伦萨,主要成就是绘画和雕像。
《悼念基督》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幅雕塑时年仅24岁,这也是他唯一签名的作品。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此外,在米开朗基罗的大量雕刻作品中,《摩西》和《昼》、《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昼》《夜》《晨》《暮》是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20~1534 年,现位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新圣器室。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 年之久。捉着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记》。天顶画的面积是 14×38.5m,中部由九个叙事情节组成,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分别为“分开光暗”、“划分水陆”、“创造日月”、“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挪亚祭献”、“洪水汜滥”和“挪亚醉酒”。绘制的壁柱和饰带把每幅图画分隔开来,借助立面墙体弧线延伸为假想的建筑结构,并在壁柱和饰带分隔的预留空间绘上了基督家人、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个裸体人物和另外四幅圣经故事的画面。
继西斯庭天顶壁画的二十多年以后,1535 年,米开朗基罗只身一人又完成了另一幅代表作,西斯庭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实际尺寸是 13.7×12.2m,历时六年。
米开朗基罗终生未取,有人说是因为米开朗基罗其貌不扬,不受女人喜欢,这种说法不和情理,他没有相貌但有才华啊。另一种说法是他有厌女癖,米开朗基罗不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冲破神学和迷信的束缚,都认为女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始终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他有同性恋倾向,他跟多个男模有过情感纠葛。
米开朗基罗曾与一位叫佩里尼的年轻人同居了十多年,晚年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布拉奇的年轻人,但布拉奇两年后不幸去世。米开朗基罗倾慕罗马贵族托马索·卡瓦切里则更是一件公开的秘密。1532年秋天,当23岁的托马索·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基罗第一次见面时,托马索·卡瓦切里所展现出来的翩翩风度、高贵气质和英俊容貌,无一不深深吸引着这位画家。一直以来对男性极为敏感的米开朗基罗,对托马索·卡瓦切里这位翩翩俊男爱得如痴如狂。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米开郎基罗思如泉涌,激情澎湃,创作出了平生最好的几幅素描,有驾驭金马车的法厄同,有肝脏不断被秃鹫啄食的提图斯,有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伽尼墨得斯。虽然这些裸体美少年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他们的脸部竟然都与托马索·卡瓦切里很相似。
所以,我们看到他的雕塑和绘画也都以男性裸体为主,即使少有的女性裸体看起来也是丰满健硕的。
(3)拉斐尔(1483~1520)
拉斐尔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晚辈,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正当拉斐尔的艺术事业蒸蒸日上大有可为之际,他突然得了一场急病。1520年4月6日,拉斐尔病逝于罗马。这天正好是他的37岁生日。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巧合的是,梵高也刚好只活了37岁。
拉斐尔最有名的是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艺术特点是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
佩鲁吉若是拉斐尔早年的老师,意大利画家,擅长画柔软的彩色风景、人物和脸以及宗教题材。佩鲁吉诺的艺术在意大利中部影响较大,与达芬奇、波提切利同是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的学生。
祭坛画《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创作这幅大型祭坛画时还不满21岁。在1504—1508年之间,拉斐尔创作的最有名的几幅圣母像包括:《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椅中圣母》《花园中的圣母》等。
以《花园中的圣母》为例,虽是宗教画,然而却洋溢着人世间幸福、美好的情调。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一个是耶稣,另一个是施洗约翰。画面线条柔和,远景优美,近景是鲜花遍地;天空有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柔和的微光。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雅典学院》是在梵蒂冈签字厅的湿壁画,一群著名的希腊哲学家集聚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周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姿势,都在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从佛罗伦萨到罗马,再到威尼斯
到15世纪后期,罗马重新取代佛罗伦萨获得艺术中心的重要地位。天主教在意大利的“心脏”又恢复了它的政治权力,历任教皇们开始把梵蒂冈和罗马装扮得焕然一新。在这段时期,先后出现了几位雄心勃勃的教皇,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六世、尤里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等。他们为了重新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了大量资金重建罗马,并以重金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到罗马工作,由此在艺术上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这段时期最值得称耀的是1482年左右西斯廷礼拜堂的装饰壁画。这批壁画是由几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共同完成的,其中包括波提切利、基尔兰达约、罗塞利、柯西莫、贝鲁基诺等。
而同一时期佛罗伦萨开始失去它作为意大利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加之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在罗马比在意大利其他任何地方都保持着更旺盛的生命力。这些特定的条件无疑使得罗马延续了由佛罗伦萨开启的盛期文艺复兴辉煌。如盛期著名画家拉斐尔、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家布拉曼特等,均因在罗马留下《雅典学院》、《最后的审判》等不朽作品而享誉后世。
到了1527年罗马陷落,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而在北方,凭借着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威尼斯的盛期文艺复兴一直持续到154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