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书,翻到了2006年入的这本《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当时还不知道作者黄永玉就那位大名鼎鼎的画家,沈从文的表侄子,设计了那套著名的生肖猴票,还有特别的“酒鬼”酒包装。后来有机会去凤凰旅行,特别参观了黄永玉的博物馆,才发现老先生真的是一个大顽童,创作风格天马行空,不拘于形,骨子里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这本书是黄永玉先生的游记。从法国的塞纳河畔写到了意大利的翡冷翠,也就是佛罗伦萨,“翡冷翠”在徐志摩的诗歌里出现后,让这个名字成为了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石。记得有一次跟朋友喝茶,还聊到过这个地名,读着都会想在口腔里多玩味一下,那种音韵的节奏着实迷人,这样的乐趣大概只有那些老派知识分子才能明白。
黄永玉先生的思想极为开放,感官体验完全不受年龄的限制,他的这场文艺之旅不仅丰盛,而且还有许多创作。浸润在欧洲的文化里,他的画笔所到之处都是精致和浪漫。配合那些画作的,是写生时发生的故事,信手拈来,生动有趣。虽然有时候会觉得他的文字非常直白,可能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不过这样的率真,可能也是艺术家应该有的一大特质。
先生带着一具画架,几支画笔,几十年贴身陪伴的颜料画布徜徉于浪漫之都。“写生的时候,忽然一群罩着五颜六色花衣裙的大屁股和穿着大短裤的毛手毛脚的背影堵在我面前,我这个人活了这么大把年纪,可真是没见过罐头式的整齐灿烂无礼的障目之物有这么令人一筹莫展的威力。法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丹麦人,荷兰人有时也会偶然地挡住我的视线,但一经发现,马上就会说声对不起而闪开。但这些美国人,德国人不会。为什么他们就不会,我至今弄不明白。”
读到此处,非常好笑,在热闹的人群中要辨别这么多国家的人还真心不容易。不过老先生倒是耐心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美学。文化和教养是需要许多代人传承的,还要有特定场域,塞纳河畔虽然也集聚着鲁莽的游客,但在辉煌的宫殿,教堂和铁塔周围,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被品位和时尚影响,巴黎的“浓郁”,可能要真的身临其境才会懂。
作为画家一定不能错过梵高的故乡。“屋外走蛙式”看上去很古怪的名字,先生也没有把它翻译过来。从巴黎驱车两三个小时到达,这里教堂,市政厅以及田野山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先前的样貌。来参观的人很多,因为梵高出名,小镇也跟着有名起来,许多店铺都在用他的名字当作招牌。想想画家生前还是被这里的人联名指责关进了疯人院,大家很不理解他,然而不久以后,这里的人却依靠这位“疯画家”生活得特别滋润,真是有点讽刺,不知道这算什么奇怪因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