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
今天我要说一下过会,过会有点像鲁迅的文章《社戏》,但又有些不同。过会是北方农村除了过年以外最重要的节日,而且唱戏是过会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个村庄都有自己过会的日子,也有自己的戏台子。北方的过会也可以理解为“赶集”,除了唱戏以外,十里八村的小商小户都会赶过来卖东西,这时候人们可以买到平时买不到的东西。
我们村和邻村共用一个过会日和戏台子。小时候在村里读小学的时候最喜欢过会,因为过会学校会放假一星期,唱戏的人会住在我们的教室里。
过会的第一天是最热闹的,沿道路摆摊的商贩可以绵延2公里。有卖农具的、有卖牲畜的、有卖手工制品的、有卖玩具的、还有卖小吃的,煞是热闹!这一天家里的亲戚还会来赶会,舅舅和姑姑几乎每年都会来,而且会带好吃的来。爸爸妈妈中午会做一桌子好菜招待他们,所以每年过会也提供了一次小型家庭聚会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姥爷每年也会来,因为姥爷是个戏迷。村里面还是有很多老人喜欢听戏的,每天唱戏还没开始他们就早早地拿着马扎去占位置去了。小孩子也喜欢去戏台子周围凑热闹,但不是因为爱听戏,因为也听不懂。戏台前面的开阔地坐满了看戏的人,人群周围全是卖小吃的,有糖葫芦、糖人、江米糕、炮仗、甘蔗、烤串等等,小孩子们全围着这些摊子玩耍。
小孩子虽然听不懂戏,但是对唱戏的人还是感兴趣的。小时候我曾去过他们后台看他们化妆,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后台的环境很差,地面全是土,两个大灯泡作为照明设备,摆了几张化妆桌,但是化妆间免不了要用水,所以到处都是泥巴,而且颜料的味道也不是很好闻。
小时候过会一般会持续7天,现在只有三天了,因为村里面的小学弃用了,所以也少了很多小孩子的热闹。而且过来摆摊的商户也少了许多手艺人,很多小时候觉得很好玩的小玩意都渐渐消失了。戏台的附近修了一条新路,以前紧靠戏台的小路也被弃用了,戏台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戏台前方的空地变的荒芜,戏台也许多年未修葺了,但是仍能发挥它的作用。
过会不仅能传播戏曲文化,还能联络亲人增进感情,而且能为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交易市场,比如说买卖牲口、家禽、树苗什么的,我希望这个节日不要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我已多年没有在家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