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颠覆什么
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的工业革命,被认为是以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它的标志性事件,是蒸汽机的完善与大规模应用,人类因此而结束了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延续万年的依赖。因此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机器时代”。加上钢铁和煤炭的开采冶炼技术的突破,人类终于进入大工业时代。这个时代所挟威力如此之强,以至于英国到1800年时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的总量还多。加上石油和燃气的开采,20世纪,西欧和北美洲人均可用能量分别为亚洲的11.5倍和29倍。
普遍认为,工业革命藉由工厂化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比率大幅增加,由此在生产关系上颠覆了封建时代的画地为牢,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在社会层面,颠覆了领主与附庸的人身关系,建立起以资本为纽带的复杂的社会组织体系;而在上层建筑方面,颠覆了世界各地数千年来依靠畜力商队和风帆船队维系的联系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那么如果我们再把视线向前延伸,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 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 公元前3000年~11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国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至今)的集中分布带。在这一分布带,原始农业种植技术和居室建筑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农耕文明对石器时代的颠覆。
正如先秦民谣《击壤歌》所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经济层面上,农业生产相比于采集-狩猎,产量更加可预期、可增长,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家庭生产方式直接颠覆了平均分配的基于性别分工的母系氏族生产关系,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关系层面,对于剩余资产的控制权的争夺,颠覆了上古时代的平等关系,形成了依靠人身控制实现财富汇集的等级制度;车轮与牛马的驯化,与物资囤积能力的提升,结束了人类依靠双脚丈量地球的数百万年的历史,确立和强化了贵族领主对于国家的控制能力,以及作为国家间防撞机制的疆域概念的确立。
那么纵观人类社会的两次跨越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根本性的技术突破一旦扩展到社会层面,就将引发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直至政治体系的颠覆性的连锁反应。而反应的规模与深度,则由引发颠覆的技术解放生产力与重构生产关系的能量上限所决定。如果转化为公式,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颠覆程度=响应规模(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体系)X 生产力变革能量(深度X广度X跨度)
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根据这个范式,来推演正在延烧的互联网革命的颠覆过程,同时明了商业个体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特定阶段可能的定位、角色和方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