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离开多维后的第一个周六,终于不用加班了,瞬间觉得好幸福。早上睡到7:50才起床,竟然梦到我今年月月都要走桃花运。醒来后,却发现有一些无聊。
我很害怕自己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很享受不分白天还是黑夜、不分日常还是节假日、不分生疏还是熟悉,都跟大家约稿的状态。
只是,这个状态需要做一些调整了。
昨晚,习惯性地打开了集团的微信公众号,这个我花费两年心血打造的宣传平台,我刚把阅读量和互动做起来,在行业内引发大量关注,董事长也经常给予鼓励,我正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却不得不远离,惭愧。
新同事前几天推送了接手后的第一次稿件,除了内容,其它一切还是COPY我的模式。然而,最高阅读停留在536次,创两年来的历史新低。我反复在想为什么?差点就失眠了。我希望找到原因,和他们分享一个最好的答案,进而做得更好。想完之后,我明白了:从此,关我鸟事!
谢谢多维两年来对我的包容,感恩这里遇到的一切,谢谢所有帮助过我或者要我帮助过的领导和同事。两年的锤炼,不足以让我对企业有绝对深入的了解,但我认为,我要做的第一步是和谐所有的关系,进而让工作事半功倍。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参与还是远离,我都希望有个和平的相处方式。我都希望,未来见面,还能亲切地打声招呼,甚至不分男女地痛快拥抱一把。
然而,这也只是一个梦想。在几乎所有的关系彻底搞定之前,人力某女经理,竟然让我这种脾气的人也忍无可忍。我想絮叨絮叨。
问题出在补偿的金额上面,初步沟通时,我给公司留了一些协商的空间。在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我愉快地沟通后,我正按部就班地做好收尾工作。我坚持认为,在保持底线的条件下,只要好好说话,一切都有沟通的空间。没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不可动摇,却有百分之百的尊重。我对任何个人是这样,对公司更是这样。为了三毛钱,吵一架,这不是我的风格。然而这位女性经理却突然找到我,想要聊聊。
我最喜欢关上门,单独和女生聊天了,自然乐不可支。聊得不算生疏,我也一直谦逊地保持着对她最尊重的称呼。可是,当天晚上开始,我就一直被她吓唬,进而聊崩了。过程就不多说了,摘几条她的语录,共享一下(有录音为证,下面放图):
1、“你赶紧把名字签了。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直接把名字签了就成了。”
2、“我这人就这样,再纠结,对你可没什么好处。”
3、“要不是我,这些赔偿全都没有。”
4、“哪项法律也没规定,公司要配合员工提取公积金。”
5、“你要不嫌事儿小,那你就那什么吧!”
6、“我跟你讲,胳膊拧不过大腿,(协商)对你没什么好处,你就(按我说的)痛痛快快的吧!”
7、“你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以后你就别想找工作了,人家要搞背景调查,还是会找我们……”
8、“我工作十几年了,劳动法比你背得熟。”
9、“《劳动法》的附属条款多了去了,我们没法儿都遵守。”
10、“你要真坚持自己的意见,那就不是我跟你谈了,而是法务跟你谈。”
11、“我是代表(集团副总裁)张总、代表(集团董事长)多总、代表公司,跟你谈这些的。”
瑟瑟发抖。
张总、多总、集团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神圣不可玷污的,可我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说话。难道这就是张总和多总的水平?刮目相看。难道,他们“被代表”了?我不明白,同样是干工作,与第一次和我愉快沟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相比,这位小姐姐方式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又是哪位领导的嫡系?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工作了十几年,熟读《劳动法》的小姐姐极其容易词穷,她一直反复强调“你那什么吧!”“你那什么吧!”我绞尽脑汁,也无法对这几个字作出准确的解读。苦思冥想后,我恍然大悟,得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结论:“那什么”不会是啥暗示吧?吓死我了!
庆幸的是,多维是一个包容的地方。作为最基层最普通最实在最没有话语权的小职员,我可以要求直接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对话,可以直接电话打到集团分管人力的副总裁那里,可以要求和集团董事长多维宽先生直接对话。我一直坚信,对于强大的多维而言,事儿都不是事儿,关键是你怎么办。你有没有因为自身能力不够、魅力不够、方式失当,从而把本职工作扔给上级,或者上上级?反而言之凿凿地说上级很关心、催得紧,进而拿上级继续吓唬,然后,陷入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循环?
多维宽董事长给我发了一条很长很长的短信,非常温暖,每一句话都令我愉快地接受、反思。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多总的一番话,令我受益一生。多总的一句“要保持联系”,比你连续吓唬两天管用多了。要你干吗?
强势是一种力量,是推进工作时候的一种魅力,但撒泼不是强势,怒吼也不是,威逼利诱更不是。退一步讲,即使威逼利诱是,那你至少利诱啊!哪怕色诱,我也勉为其难地接受。然而,你只是一味地威逼,算毛事儿啊?
如果撒泼、怒吼、威逼利诱都有效,那所有人都不用学习专业知识了,直接学习这些就可以。
这点事儿都办不明白,还得麻烦法务部王律师,我都感觉无言面对多维同事。其实真不用这样。虽然王律师有义务接下公司涉法的事务,但前提是,你应该把你的活儿先干好,而不是直接甩锅,何况公司应收账款任务重。反正,我是不好意思麻烦法务。
说到甩锅,我并不陌生,甚至比你还熟悉。对于喜欢甩锅者,我个人的观点是,不提他就可以了,保持沉默,是对他最好的尊重,以及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可千万别学他。姐姐,你是好样的,别学坏了。
对于你的这种工作方式我也简单分析了一下,两个不成熟的小结论不得不与你分享一下:一、我从小就是被吓大的,因为被吓唬多了,所以一般的吓唬我也不怎么怕了,更别说一些低劣的吓唬方式。二、也许你这样吓唬我,原因是根本就没把我当回事。但请放心,我绝对把你当回事儿。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不知道有多少涉世未深或者不懂劳动法的年轻同事曾被你这样吓唬过,当然,我希望是没有。但我想说,我坚持认为“任何事儿都可以好好沟通”的观点是没错的。
为什么要写你?因为你是我临走之前,唯一一个没有好好说话的人,唯一一个见面不能再打招呼的人,我感觉对不起你,需要留一些文字给你。当然,主要是因为我真的有一些情绪,我一直绷着,可你自己找上门来了,还用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我不回敬你,更感觉对不起你。不要说你这岗位就是得罪人的,没有哪个岗位是专门设置用来得罪人的,所谓容易得罪人,都是因为你的性格不行。通过接触,我认为你办公室其他人都比你客气,都比你懂得尊重人,而且快速达到了应有的目的,赢得了尊重,这才是工作的本质。
需要分享的一点是:谈工作,放下自己的高贵,针对性地去谈,肯定会有效果。就像我只针对你,而不针对整体一样。我若写公司,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而我写你,更多人会围过来看热闹,然后长须一口气,感叹道:“这娘们儿,终于遇到硬茬儿了,解气!”这,也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人,就是这回事。你把我当人,我也把你当人;你若不把我我当人,我仍旧会把你当人;倘若我把你当人,你自己不把自己当人,那我也无能为力。
至于工作方式,我不想贬低谁,更无意刻意怒怼。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市面上现在有一本杂志,叫《演讲与口才》,办得非常不错,对说话、处世极有帮助,不妨订阅一年试试看。
诚如爱过的人永远都是情人一样,待过的地方永远都是家。蹭了两个星期的饭,谢谢所有的慷慨解囊和依依不舍,谢谢所有的关心和鼓励。我会永远向多维的优秀员工代表、优秀团队学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