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儿子在一家面馆吃饭,他点了一碗面,一个煎蛋,半根油条,还有一瓶维他奶,明显点多了。
还剩下半碗面时,他差不多饱了,开始拖拉,东看看西看看,坐在椅子上左摇右摆,终于把自己掉到了地上,顺手碰倒了维他奶,洒了一身,他在地上看了看我,没哭,自己爬了起来,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把自己和餐桌进行了清理。
我从看到他拖拉时就不高兴,催了几次。等他掉到了地上,开始生气,但父子对视,没有发火。
看到孩子拖拉,父母为什么会催促、不高兴、生气甚至会发火呢?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飞快地旋转,而身体却不会倾倒;体操运动员一连翻几个筋斗,却能稳稳落地;如果我们不注意被石头绊着时,我们会自动的立刻纠正身体的姿势,不让自己轻易摔倒。有些人坐船或乘车时会恶心、呕吐,感到天旋地转,而另一些人却什么事情也没有。为了使身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脑通过一些平衡觉的感受器及时觉查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并通过神经自觉地调整相应部位使之不至于倾倒。在调节平衡过程中, 有很多器官协调配合,如肌肉、关节、韧带、眼睛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内耳的前庭器官。当机体进行旋转、直线变速运动时,或头的位置与重力方向关系发生变化时,前庭器官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冲动。大脑再根据传来的信息,作出适宜的反应,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前庭器官的功能遭到破坏或者过于敏感时,人们常常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等症状;当大脑不能及时或无法做出适宜的反应时,身体会失去平衡而摔倒。对于身体的平衡能力来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有差别,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差别。
看到有人摔倒了,你会想把他扶起来(现实中很多人会选择不扶,但你会有是否要把他扶起来的思考,只是思考的结果是不扶);家里有客人要来,你会把家里收拾得格外干净些;当有人指出你的错误时,你会寻找出错的理由。有些人面对困难会想办法克服,有些人则很容易被困难放倒,在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中,有1/3的被试者永不放弃躲避,但也有1/ 8的被试者从一开始就放弃,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和保持身体上的平衡类似,人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而且更迫切。暂时的心理不平衡人具有自行恢复的能力,长期的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往往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心理咨询是可行的帮助之一。
潜意识的程序功能包括保持心理平衡、追寻奖励(下一小节)、身体运作(第十单元)、追寻目标(第四单元),保持心理平衡(改用“保持心理平衡”的说法替换“保持心智平衡”,前文涉及的内容会进行修改)是潜意识的重要功能之一。
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平衡就是保持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状态,它既是思维正常运作的保障,也是心理动力的源泉之一。同时人的心理平衡状况,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图像思维
当我看到“旅游”两个字,大脑中会有一家人在海边的景象,感觉非常放松;当我听到“蚊子”两个字,大脑中会有那个正在飞的小动物的样子,有了憎恶的感觉要去把它拍死;当我想到“母亲”两个字,大脑中会出现她的样子,伴随着思念的心情。
人有文字,而动物没有。文字可以记录思想,交流信息和传承知识。当我们看到、听到或想到一个词、一段话,大脑中会浮现出一副关于这个词、这段话所描述的图像,伴随着图像的还有我们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大脑是图像定向的,语言会触发图像,并伴随着这个图像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验。
如“柠檬”这两个字,会想到下面这个柠檬的样子:
伴随着一种酸酸的感觉,你的舌头甚至会动,口中有唾液产生:
心理的失衡与恢复
在我们的大脑中,对自己已知的事物都存储着一副“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图像,当我们现实中的图像与大脑中这幅图像一致时,我们会感觉到平和,心理处于平衡状态;当我们现实中的图像与大脑中这幅图像不一致时,心理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会产生情绪,促使我们去恢复平衡。
大脑中的图像不是只有一个图像,而是一个在不太大的范围内的连续图像,但是要注意l两个方面:一是范围太小时图像虽然会更清晰,但同时这个图像与现实的图像难以吻合,大脑多处于不平衡状态,人会感觉很累;二是范围太大时图像会模糊,与现实图像的吻合范围同时变大,大脑多处于平衡状态,人会觉得一切都好,失去目标和追求,生活容易失去意义。太小和太大之间有着诸多的可能,我们要找到对于自己来说关于某一方面的合适的具体的图像范围。
现实的图像与大脑中的图像对比会有以下四种情况:
现实一的图像是略好于大脑中的图像,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如果自己在事务中有决定权,现实图像非常清晰,会调节大脑中的图像向这个现实图像靠近,被替换成这个现实图像,实现自己的进步;如果没有决定权,在竞争关系下会有嫉妒心态产生,但由于积极的情绪,适当的嫉妒会对自己的状态有促进作用。
现实二的图像是略差于大脑中的图像,会有焦虑等消极的情绪,但处于可控范围内。对自己的事务来说,大脑会感到不平衡并产生动力,促使现实的图像向大脑的图像靠近;对于不可控的事务,大脑的不平衡会表现为沉默、生气、说教等行为,或者转向寻求外力对当事者进行惩罚。
现实三的图像是远远超过了现实的图像,心理失衡。对于自己可控的事务来说,人会有不相信的感觉,除非有信念上的改变,否则会很快回到正常的水平;对于外部事务,如有竞争关系会导致极度嫉妒心态,会想办法将对方拉回现实。
现实四的图像是远远落后于现实的图像。对于自己可控的事务来说,心理严重失衡,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动力,但也有很多人在长期压抑下产生心理问题;对于非自己可控的事务会发怒,寻求外力对自己认为的责任方进行惩罚。
当大脑中的图像是涉及自己时,就有了自我意象。当自我意象与现实的图像不一致时,会产生动力使两个图像吻合。
父母在孩子拖拉、哭闹、考试成绩不好等状况下,由于孩子的现实表现的图像(即现实二或现实四的图像)与自己大脑中的图像(好孩子的图像)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会有生气、发怒、焦虑、说教甚至是打骂等情绪或行为。妻子对丈夫开车的路线、快慢、停走节奏等会有自己的看法(大脑图像),如果丈夫的做法(现实图像)与自己想的不一致,就会叨唠、发怒甚至随意开车门进行替换(参见“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吃人事件”)。
大脑的表现犹如一台超级计算机,它的程序功能一直在追求高效。当出现心理不平衡时,它会倾向于通过最省力的办法来处理,这个办法就是“说教”、“抱怨”、“指责”,只要它做了这些动作,它就会在现实的图像上加上一些砝码,对它来说新的平衡就出现了。这就是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说教,管理者经常批评员工,夫妻互相抱怨的原因。
我们都希望,光是“说一说”或者“想一想”就可以让现实的图像与大脑中的图像一致,可惜往往事与愿违,结果是现实的图像与大脑中的图像差距越来越大,大脑处于更加不平衡的状态,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更好的做法
对于自我意象,要尽量的清晰,准确,这样当出现差距时,心理的不平衡会给你动力去补足差距,这涉及目标的建立,可以用“心理对照”的方法来做(见第四单元:目标)。
对于自己在其中不能发挥什么作用的事务,大脑中图像的范围要尽量大些,这样当你看到自己配偶、孩子、同事或陌生人的现实表现时,两者的差距不会那么大,心理会经常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在自己的心理经常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有动力在自己想要的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
如果你真的想让你在意的人达到你想要他们达到的水平,最佳的方式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大脑中关于某件事的图像,而不是不断的精准在你自己的大脑中关于他们的图像。这里的改变一定是他们自己愿意去改,而不是被强迫,你能做的其实是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提要求,如果一定要提,也要以建议的方式更柔和的提出。
如果孩子穿衣服比较慢,合适的做法要在他大脑中建立一个快速穿衣的图像,如进行穿衣计时训练: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反复训练,阶段强化(参考第五单元:态度和习惯)。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可以先找他感兴趣的书来看,同时要父母做好读书的榜样,逐渐更新他大脑中关于读书的图像。如果孩子不敢做一件事,是由于他对该如何做这件事的图像不清晰,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先从相关的小事做起,或者把一件事分成几个阶段,让大脑中的图像逐渐的改变。
当人们认识到一件事情做错了,结果与预想存在差距,会在心里感到惭愧、不安,即“内疚”的心理状态。在“内疚”时,由于大脑图像与现实图像不一致,心理开始失去平衡,人开始有动力,想办法去纠正这个差异。
“内疚”产生的心理动力是相对脆弱的。在受到到催促、抱怨、批评、惩罚等外力作用时,一方面会对外力产生反作用,开始为自己的现实表现找理由,找借口;另一方面这些外力在大脑看来,是在现实图像上增加的砝码(图像是带着情感的图像,委屈等感受是图像的一部分),现实图像和大脑图像基本吻合了,心理产生了新的平衡,动力也就跟着消失了。
当小孩子考试预期是80分,没考好,只得了70分,大脑图像与现实图像存在差异,他是带着“内疚”的心理回家和父母说考试的情况,如果受到父母的批评,他就开始找借口,如:题难了,那天不舒服,老师出的题比较偏等,父母和孩子开始就这些借口进行争执。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足以弥补现实图像和大脑图像的差距,由于“内疚”而产生的动力也一起消失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罚款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幼儿园中经常有家长接孩子的时候迟到,为了遏制这种行为,园方制定方案,对迟到者处以罚款,结果是迟到者增多了。原因就是迟到本身会给迟到者带来愧疚感,而缴纳了罚款就不会有任何愧疚感,迟到者会按照单位时间的成本收益比来衡量迟到是否合算。后来园方取消了罚款回到开始,结果迟到的更多了,原因是人们觉得,本来要罚款的行为现在不罚款了,纷纷开始效仿。
“内疚”的心理比罚款更有效,让迟到的父母在班上做一天助教或者为小朋友表演节目也是更有效的方式。NLP认为,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方式,当遇到问题时多考虑几种解决方案,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你选择的一定不是最差的。
改变自己是要不断的调整、明确自己的自我意象;影响别人是要想办法更新他们大脑中的自我意象,而不是强迫他们的改变。自我意象改变之后,当现实图像与自我意象出现差距时,大脑保持心理平衡的功能会自动的想办法来弥补这个差距,实现变化。
-END-
本文编码:(BABU连载之19)
第二单元:大脑的使用说明书
2.2思维的过程(为什么“庞氏骗局”会让人受骗如此之深?(连载之16))
2.3 潜意识的存储功能
2.3.1 经历与情绪(你还在“忘记伤痛”吗?其实应该这样做!(连载之17))
2.3.2 自我意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我是谁?”(连载之18))
2.4 潜意识的程序功能
2.4.1 保持心理平衡(孩子拖拉,父母为什么会生气?(连载之19))
《做更优秀的自己》公开课
BeABetterU
重构认知 突破自己
影响环境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