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写作营里听了一场婉君老师关于“焦虑”这个话题的分享,很有感触。她说:焦虑的根源是对自己有要求,能力没上去。
三期写作营以来,她见到很多人每期都参加了,可很少写作业。这些人显然是有焦虑,但很少行动,花钱买课也只是缓解焦虑,并不能根治,写不出成绩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很多人每期都规规矩矩地完成作业,还有很多人还坚持日更,写了几十万字了,写作水平依然没有太大起色。
越写越焦虑,越焦虑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想放弃。
其实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在努力和写出成绩中间横亘着四座“桥”,跨过去你才能真的写好。而这四座“桥”分别是:专注、练习、思考和寻找。
01、专注
第一座“桥”是专注。有句谚语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源自专注: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雄鹰的翅膀”,但想学好写作,可以培养“蜗牛的专注”。
既然决定学习写作,就要在写的时候避开一切干扰,让自己更加专注。
我曾经特别喜欢边写边去阅读别人的文章,美其名曰“找灵感”。但其实我清楚地知道,是我的畏难心理在作祟,不仅让自己不专注,还越来越拖延。
我也曾在写作时,听到微信消息的提示音后,去拿起手机阅读和回复消息。这让我的思路断断续续,不能一气呵成,虽然大多时候我都列了提纲,但不专注让我的效率大打折扣。
我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梳理思路和回忆之前规划的细节,还会错失脑海中偶尔迸发的新奇灵感。
不专注效率会打折,而越专注越能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心流状态,心理学中将心流定义为人在专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写作中表现为,越专注越有灵感,越有灵感就越停不下笔。
大部分的写作大牛在写作中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让自己保持专注。
作家林徽 因每次写作前都要沐浴焚香,一盏茶,一把琴,一本线装书。这样的仪式感能让她很快进入专注的状态。
评书 人龙十五和我的写作导师水清亦有鱼在写作之前,会放一个沙漏在桌前,给自己制造压力感和强烈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更专注。
那我们普通人怎样才能保持专注呢? 我想有以下三点可以做。
第一,给自己定一个确定的目标,比如在半年内实现写作变现3000元。目标确定了,你才能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专注于写作。
第二,写作之前给自己创造仪式感,或是运用一些时间管理的小工具。
比如像林徽 因一样创造写作仪式感,像龙十五和鱼老师一样,使用小沙漏,或是使用像“番茄钟”这样的 小工具,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很快进入写作状态并保持专注。
第三,少空想多行动。大多数人都是想的比做的多。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你拿起笔,哪怕是只写当下的心情,也能越写越顺,越顺就越专注。
公众号“格总在人间”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是对专注最好的总结:
“许多高手精通各个领域,因为他们总是专注,而其他大部分人往往浅尝辄止,因为他们总在虚度。”
02、练习
第二座“桥”是练习。想要学好写作,当然离不开练习,而这个练习还必须是高效地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莫扎特4岁时就会弹小提琴,童年时期就写出了多部名曲,即便是用一根弦,他也能演奏出一首美妙的曲子来。
史蒂夫经过练习,能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在一秒内就能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很多人说他们是天才,可这些天才却说,自己不过是带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正确练习罢了。
有人说怎样才叫正确地练习呢?其实不难,你阅读的一些谈写作的书籍,线上学习的写作课程都会教给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前期只要好好去运用就好,也可以刻意去模仿一些优秀的文章。
最忌做闭门造车的井底之蛙,多去搜集好的方法,链接成功的写作人,然后勤加练习,这才是学写作的正确姿势。
二期写作营里有位老铁,之前已经写作4个月了,但用她的说话就是:“有时候写的还能看,有时候写的简直不能看。”
后来,她每天拆解优质好文,摸索总结其中的方法和规律,然后刻意去模仿和运用,就这样高效地练习了一个多月,写作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迅速在几大公众号上了稿,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要跨越“练习”这座桥,你得迈出正确的步子。
首先,你要不断地去写,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铁,写作了五个多月,最后这一个月就写了近10万字。而且鱼老师说过,大部分人想要达到写作入门,起码要先写够50万字。
其次,你要不断吸收好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只埋头苦干很难提高,必须有好的方法加持。而这些好的方法很多写得好的人都有总结分享过,当然你也可以结合自身,思考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总之,既要低头练习,还要抬头看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而高效的练习会让你的文字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03、思考
第三座“桥”是思考。说到思考,我想到有一群很厉害的人,他们没有学习过写作,但也能写得很好,而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他们掌握了学习的通用逻辑,写起来毫不费力。
而这些通识的东西从哪来?一方面是他们从别处学习到的,另一方面是自己思考出来的。
而我们很多人总喜欢拿来主义,只去看不去想。道理都懂,方法也知道,但还是不知道到底怎么去写,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思考。
比如你明明掌握了很多写作方法了,可还是找不到自己切入的点,或是写出的文章没有深度,缺乏洞见,这都是不思考或是思考不深入的问题。
有一位大咖曾经说过:看到一个问题,你第一个想到的东西往往不是答案,第二个想到的可能也不是,只有不断地一层层深挖,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真正蕴含的东西和逻辑。
所以说在写作中,“思考”这座大桥承载的是我们写出东西的深度和层次,而在写作的意义中,第一点就是写出的文字要有料。什么是有料?其实就是要有内涵,有深度,而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深入思考才能实现。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偶然发现了一位专注思考的写作者,以前我也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可还是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去思考。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我不仅找到了思考的更深层的意义,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思考方法。
他说:思考其实是一种选择正确的“难受”来改变自己,看到未来。
而我通过学习他的文章,建立了自己的自问小程序:
比如遇到一个问题,我会思考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反映了哪些问题?如果需要解决,最佳方案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启发和感悟?
如果你还苦于写不出东西来,不妨试一试这样的自问小程序,你会发现,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素材,你也能挖掘出很多可写的东西来。
当然随着你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你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更有深度。
其实想要开始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过滤掉一些无效信息(你当下不需要的信息),给大脑腾出空间来装一些你当下最需要的有效信息,再去思考。
04、寻找
第四座“桥”是寻找。寻找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寻找素材和自己的心。
先说寻找素材,写作到最后拼的就是素材的积累程度。前面的三座“大桥”如果你都已跨过,那跨越最后这座桥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写作添砖加瓦的。
一篇文章,多少都会使用一些素材,可以是故事、名人名言、好的观点等等,不仅可以佐证我们的观点,还增加阅读体验,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接地气得多。
而素材怎么去积累?这就需要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和活跃的大脑。
比如你每天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情都可以归为你的素材,这是原始素材。而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能自己创造素材。
比如你今天在路边遇到一件事情,你有什么感悟?联想到其他什么事情?你猜想的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是什么样?这个素材联结的过程就是自己创造素材的过程。
当然鱼老师说过:想写出好故事,不如先让自己活出好故事。所以说最好的素材就是我们自己的好故事,努力吧,让自己的故事在我们的笔下热气腾腾。
当然积累素材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先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然后把自己觉得有用的都记录进去,日积月累,你就有属于自己的素材“小金库”,写东西时就能信手拈来,迅速调用。
寻找的另一个点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都在成长,心也在不断变化。相信每个人的初心都是好的,但在追逐目标的路上,经常会被路边的蜂蝶、花朵所吸引,渐渐得忘掉了本心。
在写作初期我们可能只想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能给读者带来积极意义的东西。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被很多“爆款”所吸引,被那些“来钱快”的文字所迷惑,偏离原来的轨道,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说,心不变是不可能的,但藏在心底的本真的东西如果丢了,就需要我们马上去把它找回来。
写作首先是要坚定好自己,才能去影响他人,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要把负面的东西呈现给别人。
价值观的根基要打好,如果偏离了,就要马上去矫正,去寻找正确的来填充自己。
寻找素材,寻找自己的心,这座桥也很重要。
结语
看过一句话:每进入一个领域都要有一个碌碌无为的时间段。不可能逃过,只能熬过去。
要想在写作的路上走得远,必须要享受写作。而在你还没达到那个境界时,就得先咬紧牙关熬下去,跨过这四座大桥。也许跨越的时间会比较长,过程比较枯燥,感到碌碌无为的时刻也很多,但学习大多如此。
与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中焦虑,不如去努力提升自己,打开自己的任督二脉,跨过这些大桥。那时你不仅会享受写作,还会享受学习这件事,也会像那些大佬一样掌握通用逻辑,高效地过一生。
301愤怒小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