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问答语录《传习录》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22】
【答顾东桥书 02】
1、
问:闻语学者,乃谓“即物穷理之说亦是玩物丧志”,又取其“厌繁就约”、“涵养本源”数说标示学者,指为晚年定论,此亦恐非。
答:珠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心之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假而果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见孺子之入井,必有侧隐之理,是侧隐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其或不可以从之于井欤,其货可以手而援之欤?是皆所谓理也。是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果出于吾心之良欤?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与理为二之非矣。夫析心与理而为二,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之所深辟也。“务外遗内,博而寡要”,吾子既已知之矣,是果何谓而然哉?谓之玩物丧志,尚犹以为不可欤?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与朱子晚年之论,皆可以不言而喻矣。
【关键词注释】
①闻:听说
②语:对……说
③即物穷理:从事物上探求道理
④厌烦就约:山繁就简
⑤穷其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⑥定理:固定的道理
⑦没:死了
⑧析心与理为二:本心和天理分割开来
⑨深辟:极力反对
⑩务外遗内,博而寡要:重视外在事物的学问,忽视内在修养,学问广博而不得要领。
2、
问: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答: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蔽,不可以不辨也。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身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为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即明矣,思即慎矣,意即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谓为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为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
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群穷理为无行也已。天下岂有不行而学者邪?岂有不行而遂可谓之穷理者邪?明道云:“只穷理,便尽性至命”。故必仁极仁而后谓之能穷仁之理,义极义则义之性矣。学至于穷理至矣,而尚未措之于行,天下宁有是邪?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则知知行之和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日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天下之广,以裨补曾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余毫末乎?今必日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望之辩者,舍五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吾子所谓“气拘物蔽”者,拘此蔽此而已。今欲去此之蔽,不知致力于此,而欲以外求,是犹目之不明者,不误服药调理以治其目,而徒伥伥然求明于其外,明岂可以自外而得哉?任情恣意之害,亦不能精察天理于此心之良知而已。此诚毫厘千里之谬者,不容于不辨。吾子毋谓其论之太刻也!
【关键词注释】
①张弓挟矢:弯弓搭箭
②引满中的:拉弓弦以集中目标
③人一己百:比别人多百倍的艰辛努力
④刻: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