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丨从信息提取到阅读素养——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

原创 任海林 语文建设杂志 2024年09月18日 16:32 北京

(本文约6119字,阅读大约需要17分钟)

【摘 要】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呼应课标要求,坚持育人导向、创新命题形式、优化试题内容,在语料的价值追求、创设情境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考查学科素养等方面体现了近几年一以贯之的命题探索,对一线教学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考语文;信息类阅读;素养导向;引导教学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三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别为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语文学界将全国甲卷中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新课标Ⅰ卷、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Ⅰ称为信息类阅读。信息类阅读融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重在向读者传递信息、表达观点。通常情况下,信息类阅读考查的基本走向是围绕文体特点,重点考查信息提取、整合、概括、推断的能力,设题也多围绕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作删减、调整、拼接,然后设置选项与问题。在备考中,也基本形成“定位”“比较”“判断”的应考策略,久而久之,面对相对固化的命题形式,考生也容易形成新的应试技能和答题思路。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呼应课标要求,体现素养导向,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了素养导向下信息类阅读试题的有益探索。

一、从读文本到读精神:彰显阅读的育人导向

综观三套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的语料来源多样,涉及经典论著、学术论文、官方媒体等,体现了跨学科、时代性、学术性的特征。文本组合形式多元,文体类型丰富,有通讯、消息、演讲稿、科普文、学术论文。命题语料体现了对青年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1.语料的内容和主题体现价值追求

三套试卷中的信息类文本,或反映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中国精神、中国成就,或介绍传统工匠在建设营造上的中国智慧,或反映在战争年代民心向背、“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国立场,或透过海洋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科技报国志向。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等重要指示,三则材料语言平实却不乏诗意表达,知识丰富却不繁复冗余。从人类成功登陆月球的“第一步”,到“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不仅让青少年读者从中感受到人类探月的艰辛历程,更感受到中国航天人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精诚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是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围绕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建设目标和愿景,探寻实现目标的路径,体现了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实用类文本巧妙地借助成语“偷梁换柱”,引出我国传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并就其基本方法、科学原理作了通俗易懂的说明,文章不仅向读者科普中国传统技艺,更展示中国智慧、彰显工匠精神;新课标Ⅰ卷两则语料都围绕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展开论述,体现中国立场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2.设问角度、答题过程实现精神洗礼

全国卷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上做了探索实践。新课标Ⅱ卷第5题“‘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试题设问本身就渗透育人因素,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自然理解中国航天人精诚合作、为人类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智慧以及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新课标Ⅰ卷第5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要求考生将文本和读者、青年自身建立联系。在作答过程中,就要从革命战争视角延伸到自身的“看问题、想问题”,自然地将“我”放进试题中去思考问题,扩大了文本的阅读意义,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再次受到精神洗礼。

二、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迁移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4-2)中明确要求:“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这里都谈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形成了迁移。试题还原“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是落实“从‘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的要求,也是“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具体体现”[1]。2024年的信息类阅读考查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试题创设新情境,要求考生运用从文本中获得的相关信息、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以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考查学习方法、策略的迁移。学习方法的迁移是指将学习中获得的方法、能力、策略运用到新的情境和领域中,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新课标Ⅱ卷第4题“《〈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这道考题不仅在考查考生提炼整合材料提供的基本信息的能力,更是在向考生传递阅读策略。即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可以借助相关阅读支架,如“推荐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对《乡土中国》的阅读指导中就指出:“要先‘粗’后‘细’,逐步推进。所谓‘粗’,一是阅读‘序言’‘后记’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法的迁移,也体现了教考衔接的导向。

二是考查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的理解运用是指能将学习中获得的静态知识在新的情境或领域中“知道”“理解”,并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将知识实现迁移,加以运用,才能形成稳定的素养。“过去人们常把阅读看作读者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单向过程,而国际阅读素养评价项目则在重视理解、运用、反思、评价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出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这篇文章重在说明古建筑工程领域中借助“托梁换柱”实现对古建筑的修缮加固的方法。选文第三段对“托梁换柱”的基本做法进行了简要说明,尤其是对“假柱”“原柱”“新柱”的定义、功能等作了说明。第5题创设真实情境,以2004年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加固太和殿为例,让考生正确理解阅读语料中的核心概念“假柱”“原柱”“新柱”,考查知识的迁移。第6题则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典型任务:“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5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这就需要考生将试题呈现的新情境、新任务和文本中的知识建立联系,结合太和殿的规模、用料、地位等综合考虑“原柱替换”的原因。新课标Ⅰ卷第3题,考生不仅需要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更需要将生活中具体案例与观点建立联系。这些试题都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是考查思维观念的反思评价。思维观念的反思评价是将学习中获得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观念、态度、情感等内化,进而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新课标Ⅰ卷第5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试题跳出简单的文本信息提取、概括,考查考生跳出文本的时代性,思考经典跨越时空的当下意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实现从文本到现实的转化,其中的“全局视野”“辩证思维”“发展眼光”对青年的做人做事很有启发意义。

三、从简单的信息提取到系统的学科素养:指向高阶能力的考查

信息类阅读固然重在“信息”,但信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背景或者上下文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全国卷信息类阅读命题注重信息被使用的具体情境,体现整合、迁移、运用的意识。具体反映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比较关联。高中新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4-2)中强调:“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新课标Ⅰ卷、Ⅱ卷均采用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以考查考生的比较关联思维。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在承载特定主题的前提下,由多种类型的文本构成连贯而完整的意义系统,其“非连续性”表现在“不连续的篇章形式”或“语义逻辑间断的文本内容”上,文本基于一定的逻辑谋篇布局。新课标Ⅱ卷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不同,但在内容上形成有意义的关联。材料一侧重介绍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搭载着3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过程,材料二侧重说明“嫦娥四号”的探月任务,材料三侧重表达“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的巨大科学和工程意义。三则材料的文体类型不同,有通讯、消息、评论;既有文字说明,也有图片提示,但核心主题都紧密围绕人类探月的一次次突破,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多样性、复杂性的文本组合,丰富多样的文体类型,可以有效提升阅读语料的信息量和思维量,更利于考查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是图文互释。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读图时代的来临,宣告读图能力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2024年新课标Ⅱ卷和全国甲卷都将图示巧妙地融于文字中,一方面有助于考生精准理解文字意思。如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剖面示意图”,有助于考生直观地理解梁和柱的构造及其作用。另一方面,试题更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新课标Ⅱ卷第1题将材料中船箭分离的文字介绍转化成形象的图示说明,巧妙地考查信息提取、理解和图文转化能力。

三是语言为基。2024年高考试题信息类阅读试题考查延续2023年的命题思路,让考生理解信息类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如新课标Ⅱ卷第3小题要求考生理解“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在行文中的精妙之处,对原文语句背后的情感态度进行阐释。试题从以往重在考查信息的提取、理解、推断,拓展到对传递信息的手段,即语言运用上。这不仅拓宽了命题渠道,更在系统考查基于信息类文本的阅读素养,即阅读文本时不能止步于分析概括复合文本写了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和为什么这样组合,探究文本信息背后的社会意义。[3]

四是重在理解。客观题在设置干扰项时,一般有指代不明、张冠李戴、说法绝对、以偏概全、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未然变已然、偶然变必然等。但除了设置这些常规陷阱,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命题人常常上下勾连,重组信息,引导考生关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强调考生对文章的重要概念、句子、观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全国甲卷第2题的选项A“文章着眼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主要论述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和愿景”。而放眼全文,文章重在论述的是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再如全国甲卷第4题的选项C“结合图文可以发现,屋顶的重量由上层柱承担,然后传给梁,再由梁传递给其下的短柱,依次向下传递,最终由底部的立柱传至地面”。而根据原文和所给示意图可知,“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客观试题少在“文字游戏”上游走,而更多的是让考生走进文本深处,正确理解文字传达的信息和态度。

四、信息类阅读命题新理念对一线教学的引导

基于以上分析,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探寻教学策略,以提升信息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正确认识信息类阅读的教学价值和必要性

信息类阅读对应高中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两大学习任务群。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也选用了开幕词、演讲稿、新闻、通讯、科普文等不同文体的实用性文章。其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还专门设置《逻辑的力量》,以落实高中新课标精神,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基于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普遍重视文学类文本、古代诗文教学,而忽视思辨类、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真伪、有逻辑的说理表达已然成为非常重要的读写素养。因而,教师要重视高中新课标要求、落实教材内容,充分认识信息类文本的育人价值。

2.改进信息类阅读的教学方式

信息类阅读教学,教师普遍教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在教学中,要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充分的学习活动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最光荣”为人文主题,所选文本类型丰富,有人物通讯、新闻评论。在单元学习任务中,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细化、落实这些任务。如:(一)以三篇通讯构成一个“单元”,用表格的形式梳理通讯的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二)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新闻评论的思路,体会行文的逻辑性。(三)扩大阅读视野,开展读报活动,制订撰写人物通讯的标准。(四)开展一次寻访“校园最美劳动者”活动,并为你心中的最美劳动者画像,写一则人物通讯。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打破了碎片化的语文学习,打通了读写,学以致用,体现了单元学习的整合特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培养学科素养。

3.树立大语文的学习理念

一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材所选信息类文本毕竟有限,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品质,需要广泛涉猎。信息类文本题材广泛,哲学、经济、教育、语言、历史、文化、伦理、民俗、美学原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反映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成果、新成就、新理论都可以走进学生的阅读视野。另外,有些学术论文、科普类文章中有不少专业表达、科学术语,有些语言文白交错,引经据典,这些都可能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因而,只有积极引入相关阅读并能就其中的内容、现象、观点展开研讨,学生才能提高理解水平。二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从校内课堂走向校外世界,在真实的世界里学语文、用语文。例如,执教《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学生对古建筑比较陌生,尤其是文本中提到的专业术语,如立柱、横梁、斗拱、举架以及我国建筑独特的榫卯结构等难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可以将语文、美术学科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古建文物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跨学科学习、项目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可,王嘉琪.“问题解决”与高考信息性阅读试题的命制[J].基础教育课程,2021(Z2).

[2]李煜晖.素养立意 守正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J].人民教育,2023(Z3).

[3]李军,纪荣海.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2020(11).

(任海林:山西省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8月(上半月)]


(微信编辑:苟莹莹;校对:张兰)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