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苦苦思索如何改进我的PPT课件时,别人已经用上了更先进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
暑假有幸在互加学习平台,聆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和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我感触颇深,两位老师让我第一次接触和了解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就像是人的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而有趣的是它以一个中心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个分支,每一个分支又与中心点连接,且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成为一个中心点,再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的分支。
思维导图可以是整体的,如:在王思思老师的《跨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就是用思维导图把语文、美术、科学三门学科自然而又完美的串联在一起的,在这次的课程整合中,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的学习不再是繁琐重复,科学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美术课不再是单调,在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也可以是单一的,如:朱思思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它可以用在单元复习、习惯养成、分类、对比等方面。形式也多样,有圆卷图、流程图、气泡图、双气泡图、复合流程图。它可以使同学们更有兴趣的进入这种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运用上和形式上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得到充分的了解。
在王老师的思想启迪下我大胆尝试设计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副思维导图,《青蛙卖泥塘》课程设计,我利用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让孩子们去了解青蛙卖泥塘的过程,根据青蛙多次卖泥塘的过程利用粘土制作出每次卖泥塘的过程,有效的把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连接起来。
思维导图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方面来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开拓学生的思维;之后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应先讲授制图技巧,然后选择一名或几名学生上讲台,画出一幅思维导图,其他学生认真思考。完成之后再由教师检查,对学生给予正确评价,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交流想法,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就这样完成了。
思维导图在使用的过程中,重在于导,是老师有效的引导手段,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将成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脑洞大开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