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问自己一个更深的问题:
如果实现了生活中合理安排早起,读书,跑步,冥想,会发生什么?会感觉怎样?
如果能比较明确这个答案,那可能安排这些事就不会太难,甚至你已经养成了相应习惯,习惯成自然的每天早起,读书,跑步,冥想等,甚至还有更多其他事情。
但如果不是很明白这背后的答案,那么每天安排这些事就比较困难,因为其实是把这些事情当成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只是大概觉得”这样会比较好,比较不错,比较积极上进,这样是比较难以说服“自己”的,半途而废或者筋疲力竭的情况会比较常见。
为什么呢?
其实开头的问题是想引导大家去探究一些听起来比较虚的东西:
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的人生、生活,有什么样的使命和愿景?
根据使命和愿景,我有什么样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当你梳理清楚了这些关于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情后,生活就有了一个大战略,你会发现诸如读书、跑步,冥想等,都有了特别的意义,他们成为了实现你战略的战术手段,甚至你会发现有些活动没必要,就毫不犹豫的砍掉,只剩下必须的,作为养成目标。
那么现在,站在你生活的战略层面,去看待这些事情,你看待这些事情的眼光变得长期,于是很奇妙,养成相应习惯也会变得事半功倍:
你不会为了某一天的半途而废沮丧,也不会为某一天的充实安排而特别感到惊喜,你知道这一切都是长期的;
你不会一下子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太紧,因为你知道人不是机器,你信奉长期主义,先重点养成一个习惯,比如冥想,哪怕这个阶段可以不早起不跑步也不读书,但是先把冥想坚持下去,等习惯成自然之后,再养成下一个习惯。
因为这些事情的完成都让你更接近了那个你想成为的人,所以每天的完成都会感到充实和满足,这又更进一步促进了习惯的养成。
另外,这些好习惯如果先挑一样培养的话,建议先挑冥想:)
投入成本可以说非常低了,随时在家安排五分钟就可以开始,专注呼吸,让自己的思绪安静下来,无论是一天下来更。好的回血,还是从冗余信息中找到内心的平静,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