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看了电影【我的姐姐】,很有感触。电影开始就是姐姐安然站在公路上面对着发生车祸而身亡的父母。警察问到跟死者的关系时,还不相信安然说的是女儿。因为说照片里只有父母和一个小男孩。开头就让人很心酸。这个重男轻女的社会,从小就被打的安然,被父母为了生弟弟而伪装成瘸子的安然,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她想自己在社会立足,离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喜欢的人,去理想的远方。本应该已经远离这个家,可以和喜欢的人去别的城市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因为这场车祸把安然留在了这个自己想要逃离的世界里。
后面又看到王源在采访中说的话:“每一个女性在成为姐姐或者母亲之前,都是独立自由完整的个体。”电影中被“压榨”着赋予责任的姐姐安然是不好的。你是姐姐就要让着弟弟,就要照顾弟弟,就要为弟弟理所应当的付出。这种观念我真的不认同,不过幸好,电影结尾的时候姐姐和弟弟和解了。这让我觉得欣慰。
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真正的社会问题,它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有迹可循。把亲情作为主线,围绕着姐弟俩讲述了一段让人泪目的剧情。把人和人之间的羁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我们站在安然的立场去考虑,在这件事情里她并没有做错。她也只是想有自己独立权,她的父母不尊重她。所有的亲戚都在道德最高点去指责她,认为她是姐姐,就应该抚养弟弟、照顾弟弟。没有一个人为安然着想,毕竟她也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姑娘。要面临父母去世的悲痛,又想追求自己的事业,还要考虑弟弟的问题,而且身边也是一群亲戚的劝告,让她不要去追寻理想,一心把弟弟安子恒抚养长大就好了。
这部电影还好是把弟弟没有写成一个纯粹不懂事的孩子。看过电影的应该印象深刻的有几句话。“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姐姐,我只有你了”“你喜欢我”弟弟安子恒也是一个会思考、会为姐姐着想,会照顾姐姐的一个小孩。
刚开始安然和弟弟安子恒第一次见面是在灵堂前。安然看着弟弟,比自己小十来岁,个子很小,弟弟也就静静的看着她,不说话。葬礼上,姑妈哭的很伤心,但是当有客人来祭奠弟弟的时候,姑妈还是撑起笑脸去照顾所有的人。我想,这大概就是成年人。即使心里再悲痛,在外人面前还是得装着没事人一样。晚上的时候,所有的亲戚坐在一起讨论着弟弟抚养的问题。别的人我也能理解,可是姑妈也说一定要让安然抚养弟弟,因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弟弟,到最后还是要靠他。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姑妈也是女人,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但是安然坚决送样,亲戚们都反驳。没送养之前这对姐弟是要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其实电影里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情节。弟弟在姑妈家住的那几天,总是会时不时叫住姑妈说想回家。跟姐姐住在一起的时候,吵着要爸爸妈妈。当姐姐带他去过墓地之后,他知道爸爸妈妈再也回不来了。回家就再也没有吵闹过,只会说,想爸爸妈妈了。安然为弟弟做了早餐,弟弟却要吃肉包子。哭了几条街之后,姐姐在便利店买了肉包子,还买了牛奶,送弟弟去学校。安然要去见男朋友的父母,打电话让舅舅去接弟弟。说明安然心里也是有弟弟的。弟弟破坏了安然在男朋友家长心中的印象。姐姐很生气。弟弟为了道歉,爬到了姐姐窗户外面,背了那首小诗。摔断了胳膊。姐姐送他去医院,他装晕想逃避姐姐。当姐姐走出病房头都不回的时候,他赶紧下床拿着自己的拖鞋追了上去。在回家的路上,他趴在姐姐的后背,对姐姐说了一句“你跟妈妈一个味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心里触动了一下。他跟着姐姐去医院,看着姐姐忙到深夜。再到后面,姐姐剪破了他的足球,但是他还是在足球上写了“jie jie”。就算姐姐把他一个人扔在家里,他还是很乖,不吵不闹。姐姐身体不舒服,他泡了生姜水给姐姐端到床上。刚开始这个片段出现的时候,就是看弟弟拿着一大块生姜放进杯子里,我还笑弟弟,怎么都不知道切一下或者怎么样,等他倒了水,端过去给姐姐的时候,两个人四目相对,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觉得这个细节真的是很暖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两个人在地铁站的那一段。弟弟去卫生间,姐姐想趁着这个机会丢掉他。所以姐姐转身走了。在角落里,她看到了卫生间出来找不到她的弟弟在整个地铁站哭着跑着找她。她舍不得。所以又装着是去了卫生间。其实我觉得弟弟什么都知道也明白,只是没有说出来。后来,弟弟说“说谎会长象鼻子的”。姐姐安然回忆的场景是妈妈给她洗头发,是爸爸在打她。而弟弟一直都是被宠着的。所以弟弟说“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安然把弟弟送去跟着舅舅生活。可是自己却开始回忆弟弟在家里的情景。一起吃早饭,也不会用筷子,家里的毛绒玩具,还有自己身体不舒服时候的那杯生姜水。然后她去找弟弟了,却发现舅舅属于是放养弟弟,根本不管。弟弟耳朵上夹着烟,跟别的同龄小孩打着牌。于是姐姐安然愤怒的带回了弟弟。看到这儿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情节可能就是单纯的这样。可是有人说,电影情节这个片段舅舅不管弟弟,就是想让姐姐看到弟弟堕落,没人管,也没人教,就会把他带回自己身边。
姐姐安然一直在找领养人。弟弟也知道。刚开始找到的本来已经稳妥了,可是后来领养人听到了弟弟有暴力倾向,所以放弃了领养。弟弟想跟着姐姐,他说“姐姐,我只有你了”。后面,又和姐姐谈心。他问姐姐,是不是真的很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安然说是。所以弟弟拜托了同学主动打了那通电话给领养人。看到领养的那个情节,真的是两个演员演技都高爆发。姐姐问弟弟什么意思的时候,弟弟一句话都不说。他推倒姐姐,说我不要你了,你走。看到这儿的时候还是没忍住眼泪,姐姐安然趴在扶手上哭,弟弟在里面哭。再到后面,姐姐去姑妈家吃西瓜,和姑妈聊天。姑妈讲了自己的一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其实套娃也不一定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应该是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权利。在姐姐安然要去北京的当天,去了领养弟弟的家庭,当领养人把那份领养协议放在她的面前,告诉她,只要签署了这个,以后永远就不要再见弟弟。安然拿着笔,透过客厅的落地窗看到在阳台上背对着她的弟弟安子恒。弟弟没回头,她拿着笔迟疑了很久,久到让我觉得她可能真的会签。安然没有,她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早就被弟弟打动了,而弟弟也无法失去姐姐。她扔下笔,跑出去阳台一头,另一头的弟弟回头。两人相拥而泣,她拉着弟弟的手跑了出去。然后就是踢足球的一段。最后抱在一起哭。结局。
电影里面其实有很多细节,应该是戳中了所有人的泪点。比如姑妈和安然吃着西瓜聊天的那段,姑妈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安然的爸爸,因为奶奶说了:“什么都要优先弟弟,姐姐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姑妈挖了一碗西瓜中间最甜的给了安然,然后说了一句:“我是姐姐,生来就是。”剧里面的姑妈就是一个一辈子除了伺候人,一无所有的女人。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为姑妈想过。再就是安然和弟弟的那段对话。弟弟已经依赖上姐姐安然了。安然却不想带着他长大。因为安然是要去北京的。弟弟说:“你等等我不行吗”安然:“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弟弟:“可我只有你了”这算是这部电影的经典语录了吧。再让我有印象的就是孕妇那一段。明明属于高危产妇,却还是执意要生下来这一胎。安然拦住救护车:你再生会死的,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都生了两个女儿了,为啥还要生,儿子就那么好吗?”全家也不顾孕妇安危,就是要儿子。真的如安然所说:“儿子就那么好吗?”
整部剧,其实看完之后挺压抑的。一方面,是这部影片的题材关于重男轻女,另一方面,情节里又着重表现了姐姐安然和弟弟通过相处之后,也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这种观念让两个人之间有隔阂。他们两个互相治愈,生活也在变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血浓于水。真正的亲情就是不管怎么样也没法改变。就算关系多么糟糕,只要需要,就会一直在。而电影中的孕妇那个片段就让人真的很无语。拍的很好,因为体现出来的就是这个社会真正存在的事情,所以在让人无语。身边这种例子真的很多。有些家庭里,是老一辈就想要儿子,俗话说“传宗接代嘛”也能理解,但也不能强制性的就非要不行。过分一点的就是查到是女孩子就会让打掉。这种事情应该每个人身边都有的。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而有的直接就是老公就想要儿子,有些是妈宝男,说白了,就是妈妈说啥,他就听啥。我个人观点,并不是抵触男孩或者什么,我只是就事论事。我觉得不应该选择,不应该说我想要个儿子。应该是自己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宠她,爱他、喜欢她。照顾他。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选择成全自己,像电影开始的安然一样。有人选择牺牲自己,像电影里的姑妈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只是不管我们选择什么,只要坚持下去,努力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选择不分对错。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