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出生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一些人注定要付出绝对的努力,才能达到第一种人的生活,这就好比,我们拼尽全力的从起点出发,却发现有些人直接就生在了终点。
那是不是奋斗就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纵使我们无法改变出生,但是你拼命努力过后的结果,会给你的下一代带去最直接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追求跟高品质生活的权利,可是你不继续改变现状,你用什么去给你的下一代创造机会。美国常青藤每年录取率那么低,为什么总有些人将这件事做成了必然,那些父母来自于常青藤的孩子要比其他非藤校毕业父母的孩子录取机会要更大,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藤校校友而录取他们吗?
今天我和一个学妹聊天,她知道我有了宝宝还去读研究生,还准备出国进修,感觉很诧异,在她看来,有个这么小的宝宝,我怎么忍心还要出国去折腾?她问我是不是想要移民?其实对于移民我是没有考虑过的,我只是想在自己可以折腾的年纪,我需要改变,我只想给她不一样的童年,带她去感受不一样的语言和文化,这一切都需要我加倍努力的去创造,诚然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收获的要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2012年我专科毕业,在建筑施工单位做过一年招标员,后来我回到了家乡,在一家小咨询事务所从事预算员工作,因为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天上班下班也只是为了工资,所以四年下来业务上基本没有什么进步,这后来我结婚生子读研。最初读研的想法只是厌倦了之前的工作,想要换一份我愿意去做的工作,研一上学之前半个月宝宝出生,后来的一切就是每天上学,回家带娃,也算过的充实,在读研这两年,明显发现自己的想法改变了很多。以前我可能会觉得一个月5K的工资在这个城市也是中等收入了,我会满足于自己每个月的那一点点收入,然后买买买,花光了钱继续熬到下个月,周而复始;现在我觉得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你才能有质的飞跃,我不想我的宝宝未来的眼界也只有她母亲能告诉她的这么一点,于是我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停的考试来逼迫自己去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而我也正在不断的努力去尽量给我的孩子创造更高的平台。
反观我身边的父母,好多孩子现在都由老人来照看,他们对孩子的付出也大多局限在吃好喝好,根本没有更多形式的教育和启蒙,这也是现在市面上早教机构红红火火的原因吧,仅靠那一个礼拜1-2节课的课堂教育是否能真的改变,效果真的很难去评价。
其实,孩子最初几年的陪伴,父母给他的教育,是任何金钱换不来的,我读硕士这三年也许失去的机会成本貌似看上去很大,但是如今身边每个人都赞赏孩子的表现时,对我是多大的鼓舞,我想这只有我自己知道吧!神经病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从出生到5岁,大脑处于最可塑性的时期,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的干预措施可能比后期干预措施更有效。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J·赫克曼就曾在他的著作《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2002)一书中谈到关于儿童早期发展(ECD)的一些调查和结论,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人各年龄段教育投资回报率了,结果是在一个人成长的初期,也就是5-6岁之前,是教育投资回报率最高的。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希望每一位做父母的能够多花点时间高质量的陪伴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项长期持有的投资,回报率其实和父母的投入成正比的。
我是zoey,全职带娃,业余关注家庭教育,ECD,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欢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您还可以关注公众号mominhome,不定期更新育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