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听说过一个词——闲书。
什么是“闲书”?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得到一个基本概念。
当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在老师眼中,称之为闲书。
当你走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凡是跟工作无关的,在老板眼中,称之为闲书。
当你有了孩子成为家长的时候,凡是跟孩子成长无关的,在你眼中,称之为闲书。
类比归纳,我们得到结论,在某一阶段某些人眼中暂时没什么用的书就是闲书。
我们的人生是连续的,看问题自然也应该连贯来看。
这一时段的闲书在下一时段就可能变成有用的书。那么闲书这个词汇就是一个悖论,不论是玄幻小说用来打发时间也罢,文学诗词用来提高修养也罢,还是技术指南用来工作也罢,凡是书皆有用,我们都不能称之为闲书。
得出这个结论有什么用呢?我喜欢读书,便不喜欢给书扣上大帽子。书就是书,可以分门别类,但你偏偏用“闲”这个词来形容,心里多少有些硌应。
不论书有没有用,我们都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该不该读?读了会怎么样,不读又会怎么样。
在我看来,读与不读都可以。有人也许会问,你说读书,我能理解,你说不读,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我身边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人,有些是初中毕业,有些高中毕业。他们当中有些人喜欢读书,当然读的也是五花八样,玄幻修真,武侠悬疑,诗词歌赋等等;另一些人则对书嗤之以鼻,看到文字就烦。值得考虑的是,在工作能力以及做人技巧上,读书的未必就强过不读的。
对于不读书的年轻人,我问他们,那么多休息时间,为什么不去看看书呢?他们说,跟人聊天吹牛多有意思,再说了,就是不乐意读书才干的这行。
后来我发现,在他们身后,往往有一个强大的家庭做支撑,家里三四套房,父母健在不用自己操心,现在自己赚钱自己花,一个月八千多工资,开开心心过着自己小老百姓的生活,也没什么别的追求。
对于那些喜欢读玄幻修真类的,我问他们,读这些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读这些呢?他们的答复是,闲的没事,用来打发时间,而且看这些书特别爽,感觉那些人好牛逼,随后会向我介绍一番剧情……
不读书的未必都是没追求的,大老板比如马云,据说是一点不爱看书。小老板比如我的姑父,几乎不碰书,小学文化,很年轻就开始做生意,到现在四十好几的年纪,已经有了一番小成就,从一个偏远小村落户到了北京,现在正谋求着向政坛发展,在他眼里我更多的就像个缺乏阅历的书呆子,当然了,我也承认缺乏阅历。
有人曾经用一张图来说明读书,在最底层看到的是一片春光灿烂,在读了一些书后看到的是满天乌云,在读了更多的书后看到了灿烂的朝霞。
我不这样看待,读书并没有终点,这样的图应该是无限迭代的,灿烂朝霞之后是电闪雷鸣,电闪雷鸣过后是彩虹满天。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能力越强,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越大,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把我们击垮。
读书也一样,在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思想火花尽情碰撞,把握不好,误入歧途也是完全可能的。
既然如此,何必承受痛苦去让自己读书呢?在最底层呆着多舒服。这是因为我们只有在痛苦中才能体验到更大的喜悦。没有追求的生活对于别人可能是幸福,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折磨。
书都是有用的,是不是都得读呢?古人不是讲了吗,读万卷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也不尽然,古人号召读书目的其实并不纯,他们也未必就是为了提高自我修养。在古代,读书好就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大多数读书人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读书。你要是不顾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完全相信他们的鬼话,恐怕只会事倍功半。
现在书太多了,我们根本看不完,所以读书应该带着目的性。如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读点武侠小说,读读历史故事就可以了。如果是想提高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比如罗辑思考或者批判性思维,那就去读相关的比如简单逻辑学等书。如果是为了提高文学修养,那就读一读红楼以及唐诗宋词类书。
总之,带着目的去读书,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精力体力,另一方面,收获要远远的超过竹篮打水,水润篮子的效果。
在我们这个时代,书已经很廉价了,一顿饭钱就能买本书读。我们缺的不是书,而是信息洪流冲击下一颗不骄不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