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本书像《族长的秋天》这样给我如此巨大的震撼。
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六个自然段全都由连贯的长句组成,这些长句之间除了必要的停顿之外就再没有段落,当你还像平时一样期待着一个段落结束稍作休息时,却发现马尔克斯根本就没有给你这样的机会。这些长句宛如从澄澈天际倾泻而出一席瀑布,容不得你喘息,容不得就思考,就已经把你的心绪全部占领了。
天马行空的诡谲想象,时刻变换的叙事角度,都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难度,但这也正是它的独特魅力。你不知道在这样的错乱迷离里,下一刻会看见怎样的曼妙。他曾说在写这部作品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巴尔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他手下的笔尖也像是一个婀娜多姿的舞者,把拉丁美洲的神秘与绚烂为我们呈现出来。我必须承认我并不能完全跟上他变幻莫测的节奏,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加耽溺于他的文字,他用这些文字构筑了一座魔幻城堡,一旦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也只有马尔克斯才能将死亡与孤独写的如此迷人与透彻。
虽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那部光耀千秋的《百年孤独》,但我觉得,《族长的秋天》更能让我们了解他的魔幻世界。“比《百年》更孤独,比《霍乱》更迷乱”,马尔克斯在《族长的秋天》里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瑰丽迷乱的景象:苍老的不知年岁的族长,住在一座母牛乱跑、到处是麻风病人、盲人与瘫患者的宫殿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年岁几何,在他所度过的漫长岁月里,自己的母亲在充满疫病诊所气息的空气里最终死亡,唯一合法的妻子与孩子也被比他更为残暴的狼狗碎食——他拥有无与伦比的至上权力,但同时也拥有无法言说的绝对孤独,孤独到连一个敌人也没有。
死亡与孤独一直是马尔克斯着力关注的事情,从《蓝狗的眼睛》里那些他早期的短篇作品就可以看出,他近乎是以一种偏执和狂热的精神来思考人类的死亡和孤独。那十几个令人窒息和压抑的小故事,已显示出马尔克斯在创作上的特点与取向,即关注人类社会中独立个体的孤独与死亡,并将其融入拉丁美洲的宏大历史背景中。在他那里,死亡与孤独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必须承受和面对的现实:每个人都必将面对死亡,每个个体在本质上也是孤独的。
这种风格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无一都得到了体现:《百年孤独》描写了一个家族近百年的孤独史,《霍乱时期的爱情》与其说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史诗,毋宁说是关于阿里萨和菲尔米娜两人各自的孤独自白,而到了《族长的秋天》,则融合了前两部作品的全部元素,并再次升华。马尔克斯自己曾如此评价这部作品:“当有一天人们忘了《百年孤独》里的奥雷里亚诺是一条路还是一个姓时,还有《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
而《族长的秋天》也的确具备这样的担当,马尔克斯在这部作品里运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时空交错的叙事角度,都决定了它不仅在马尔克斯的众多作品里,而且在世界文学佳作里都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曾有人这样推荐这部作品:倘能坚持将此书读完,你会觉得自己过了好几辈子。
你会看到族长在这个漫长的秋天从生到死、死而复生,你会看到族长在他漫长生命里的权力与爱情,你会看到流淌在族长血液里那份绝望与孤独,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缺乏爱的能力”。他遇到他最爱的女人莱蒂西娅后,和衣在她的身边躺了两年却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敢触碰她;每天晚上都要把卧室的三把门环三道门闩三个插销关好后才身着军装趴着入睡;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力听人滥杀无辜,甚至将自己的亲信烹为食物呈上餐桌——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孤独与空虚:他放弃了世界,世界也抛弃了他。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族长的影子:渴望权力,渴望占有,但又觉得孤独与无助。马尔克斯用他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族长漫长而孤独的一生,也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度过了几个轮回。他会用文字营造出一个瑰丽纷繁乱想丛生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明明每走一步都艰难,但却偏偏让人欲罢不能,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
而经过这一场未知旅行后,我们会不会掩卷长息:我们离这样的绝望与孤独,到底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