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相亲了,一个同事介绍的女孩子,微胖、经济条件、相貌、人品都还过得去。微信聊过几次,我却没什么感觉。见面时聊了很多话题,她很能讲,我也不是那种冷场的人,也不觉得尴尬,可我还是觉得不合适。后来便没有再联系了。
我以为多年的单身、父母的催促,房价的高昂、生活的艰难,已经让我觉得自己心里的标准调的很低了,可是遇到了一个各项条件都还不错的人,我却觉得不合适。
以前常问别人,没有在一起的理由。缺乏物质,外貌协会什么的理由都能理解,唯独对人们常说的不合适这一有些玄乎的解释不理解。总觉得是有其他理由,而不合适只是一个遮掩罢了。
后来才明白,合适不合适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一个标准。我们每个人心里恐怕都对未来的另一半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不是物质,也不是外貌,就是自己对这个人有没有感觉,将来如果真和那个人在一起过日子,那样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很多人之所以还单身着恐怕就是因为没有遇到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人。除非不得已,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一个自己觉得不合适的人结婚,凑合着过一辈子。
扎西拉姆多多在《喃喃》里说“年轻的女子,总盼望遇见个温雅的男子,雨夜里他频频为她添香。年轻的男子,总希望有个良善的女子,清寒渐重的暮光中她悄悄为他添茶。最后,执手的,却总是那大咧咧为她添衣的男人,那骂咧咧为他添饭的女人。时间并不残忍,只是美与真之间若只能二选一的话,总是留下真”。
我们大多数人恐怕最后都会和一个自己觉得并不那么合适的人结婚。慢慢发现,其实一开始的合适不合适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就算一开始不合适,相处久了也变得合适了。而最初合不合适的标准只是我们心里的对未来的生活原始的一种猜测,是不成熟的一种期盼。
纵然如此,我还是难以释怀,我想可能是我还不够老,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