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不知何时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从一个地理区域的划分逐渐复合上了人文气息。在一代代的文学大家的传颂中,江南或就成为了多数人心中的文化朝圣地。古有地杰人灵之说,那么又是怎样的一种气氛才蕴藉出了如此多充满灵气的诗人?
一提起江南,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便是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曾去过江南做官的白居易,之后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疯狂地思念起江南,这才有了对江南的旧曾谙,才有了无时无刻都想要重游,想要复相逢的念想。身虽不属江南,心却在江南停留。或停留在那小桥流水人家,或许停留在那悠长悠长的雨巷,或许停留在那拨弄清如水莲子的采荷姑娘上。总之,江南就是有着无数的美好,有着无限的魅力让过往的人将心都驻留在此。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或许景致有异,但是整体给人的感受却是统一的,那就是迷离而飘逸的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那是千百年前诗词之中的江南。在诗词的描述中,呈现出的是这样一幅江南春景图:草木花树旺盛伸展,群鸟鸣虫肆意飞舞。山水间,云雾笼绕,杏花烟雨江南。正值春季的江南是生气盎然,飘逸摇散的美,迷离始终是江南风景的底色。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睡起菀然成独笑,数声鱼笛在沧浪。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江南的夏季景色的本应该是清明的。或许有人会产生疑惑,在拨云去雾的阳光之下的江南水乡怎会是迷离的呢?是的,迷离的或许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人。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日渐长,一场午睡之后再看江南,带着一种如梦似幻的神情去看眼前的景致,自然就打上了一种迷离的美。午睡过后的江南人还是迷迷糊糊的状态,看着眼前的风景,确实分不清楚是梦中还是现实。就有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迷离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秋季的江南,萧瑟凄清。在寒秋月夜之下,霜气和月光混杂糅合在一体,如柔纱一般轻轻地铺洒开来。烟雾弥漫,月光清冷,给江南的景致染上了一层迷离气息。月夜中,行人或在行舟之上远眺朦胧江景,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思妇在小楼独倚,找寻未归人,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羁旅行客,望月思归。秋季的江南,迷离之处在哪里?在于明月之下,烟波浩渺,雾气笼罩的江景;在于明月之下,江景引起人们心中的一缕惆怅和迷茫;在于明月之下,浮世沧桑的悲凉之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是雪。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
江南的冬天是有雪的。雪下得纷纷扬扬,不像春季时那样淅淅沥沥的雨,不似秋季时那样轻薄柔软的月光,冬季的雪是有侵略性的,它要覆灭一切,唯剩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干净而纯粹。江南的雪不像北方的雪那样迅猛,它是柔和的但也是强势的,一步步地改变着江南的景致。没有温度的日光照耀着被净化后的江南,白晃晃的光反射到人的眼中,让人产生一种眩晕感。彷佛恍若隔世,置身到了另外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之中。这样的迷离感是冬季的江南给人的一种心理印象。
诗篇中的江南是否仅仅是因为有名家的写作才那么出名,才那么吸引人?若是真实的到了江南,还会有诗篇之中那样的美吗?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奔赴江南,去寻求那种迷离的美。千百年后,带着这样的预感知来到江南求学,想要感受江南的钟灵毓秀。
来到江南,发现并不失所望,反倒超出期待。正如歌曲《江南》中所写的一样:风到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烟雨江南那份迷离的美和千古的文人骚客相互成全,相互生成,都愈加美好。江南,是一个来了就不会忘记的地方,它会永远地保存在记忆之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