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坏情绪,每个人也都有伤心事,孩子们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只能看见孩子的快乐喜悦,接纳不了孩子的悲伤心烦或者暴躁烦恼,那么孩子的坏情绪要让他们藏到哪里去呢?
每个长大后不开心的大人,都是小时候没有或者不敢有坏情绪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乖巧可爱,听话有礼貌。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恶魔的一面。
如果我们只允许孩子开怀大笑,不允许孩子发脾气,闹情绪,那么他们肯定要选择性地丟掉自己的一部分情绪,把那些不被大人喜欢的坏情绪隐藏起来。
父母感觉孩子越来越懂事,日积月累,他积压的坏情绪越来越多。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反而成了伤害他自己的武器。
现在社会上有抑郁倾向的人越来越多,也和孩子们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坏情绪有关。
所以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家长不要选择性只接受孩子的好情绪,而忽略或压制住孩子的不良情绪,不然等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很讨厌自己的不良情绪,可是却又不知道如何去调节和疏解。
有一本书叫《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在这本书里面。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大家来对照一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缩小问题型父母。
有的父母为了赶紧把问题解决,就会选择物质奖励和语言安慰的方法。比如说该带孩子去打防疫针了,家长会告诉孩子打针一点也不疼,打完针我们就去吃冰淇淋。
这类父母看重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关注孩子的情绪。
我们往往觉得孩子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哪有成年人的事情重要。可如果我们真的对他们漠视,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对孩子负面问题的一种逃避。
我们自己有时都不能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自然想想办法消灭掉孩子的这些情绪,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还会自己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被别人喜欢,是自己太糟糕了。
第二种,你哭也没用,压抑型父母。
这种父母不单只是漠视了孩子的坏情绪,他们还会对孩子的坏情绪表示出厌恶的感觉,比如孩子在哭闹的时候父母就会训斥他,再哭再哭,信不信我揍死你;再哭再哭,信不信我就不要你了。这样一来孩子只会越哭越厉害,心里越哭越害怕。
父母的眼光,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情绪,而是孩子的坏情绪后面的行为。我们上次说过,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是情绪引起的行为有好坏之分。笑是一种好的行为,哭是一种坏的行为,研究表明,压抑型父母养育出的孩子,自尊水平都比较低,情绪调教能力也比较差。特别有的男孩子过早地学会抽烟酗酒,更早有了性意识。
第三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放任型父母。
做了父母以后,很多人都会变得心软,看到孩子一哭鼻子就舍不得,想要什么就赶紧满足。这类父母看起来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也没有把情绪分为好的与坏的,可是实际上,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分不清对错意识,看不到行为的界限。
长此以往,孩子凡事只会考虑自己的感觉,不会考虑别人,这不是情绪调教的好方式。就好像洪水爆发时,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必须造一条好的沟渠,把大洪水引走才不会让洪水伤人。情绪也一样。
第四种:我们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情绪训练型父母。
聪明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情绪,就像疏导洪水一样在接纳与理解的基础上,划定出事情的明确界限。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懂你的情绪,我也懂你的恐惧,你可以先哭一会儿,但是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去做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要来打预防针,是因为打针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首先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让他们感同身受。
遇到事情,告诉孩子做事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大家可以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了解我们做事情的目的。
悲伤、恐惧、愤怒、嫉妒和厌烦等都是生命中不同的情绪,我们允许孩子有多样的情绪,他们才能拥有多样的人生。
一个孩子在初次表达情感的时候,如果能被人接受,那么他的内心就会获得安慰,如果被大人漠视,他就会采用过激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比如发脾气摔东西,打人等。
当他们发现不管自己怎么样都不会被看到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收起自己的坏情绪,去扮演一个被别人喜欢的小孩。你想父母都不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那孩子自己也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
还记得今年九月份在武汉发生了的中学生跳楼事件吗?
男生因为在教室玩牌被老师叫家长,妈妈来了以后,没有问清楚事情经过,只是一味地训斥打骂男孩,还直接扇男孩两个耳光。妈妈离开后,孩子沉默了两分钟,然后直接爬上栏杆跳楼。
所以,如果懂得如何处理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家长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那么结果可能完全就不同。
每一个悲伤的心灵都遭受过创伤的时刻,那些小情绪,我们可能觉得孩子过一会儿就好了,可实际上对孩子来说,那种被忽视的伤害,就像慢火炖肉,看起来攻击性不大,实际上已经不小心伤了筋动了骨。
大部分人都会压抑自己内心情绪,哭的时候要忍住泪水,伤心的时候要强颜欢笑,恐惧的时候要假装坚强,我们要求自己做到,又想去要求孩子也能这样去做。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家长忙得顾不上我们,我们的家人可能也没有时间接纳我们的坏情绪,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去接纳和引导我们自己的孩子!在接纳与引导的过程中,我们正好安慰一下那个受过伤的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悦纳自己的一切。
我们要允许孩子哭,也允许他们笑,允许孩子发泄他们的小情绪,其实,孩子的每一次的坏情绪,都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
真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