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不起工资
莫去当老板
交不起税款
不要开公司
买不起保险
何必购汽车
办不起刊物
玩什么文学
好多文学刊物,搞什么论文投稿,有偿刊载。我揉了揉眼睛,怀疑今夕何夕,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是穷疯了么。
网上也没少见"征文大赛“广告,以前在平面媒体上玩的把戏,又搬到网络上来了。八成也是那些朝不保夕的刊物,上来撒窝子钓鱼回去充饥的。
想必是财政支持不够,赞助扶持少有,广告收入几无,其他收益寥寥,更无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踊跃购买(主营业务惨淡),刊物资金来源告急。
如此这般怎么办?
一一这个简单,停刊关门了事!
工厂倒得,你怎么就倒不得?
商店倒的,你怎么就倒不得?
餐厅倒得,你怎么就倒不得?
医院倒得,你怎么就倒不得?
快递倒得,你怎么就倒不得?
就如同私企里老板用人,能干干,不能干滚蛋。虽简单粗暴,但却是劳资双方公认的游戏规则,话糙理不糙,大不了就是执行这个规则时有的直截了当,有的委婉含蓄些罢了。
既然是市场经济,就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玩,你没那么大影响力,吸引不来政府扶持和赞助商资助,也拉不来广告,尤其是刊物卖不出去,没读者来捧场,还死撑个啥。"卖论文"(实为卖版面)岂是长久之计?再说我即使评职称需买论文,我也得找个专业杂志买吧(还真TM有),找你文学杂志出版一篇《论汽车涡轮增压技术改进》,是你难堪呢,还是我难堪呢?
坑文学爱好者就更不应当了,人家本就清贫,还指着在你这里挣点稿费的。你却把个文学殿堂,搞得乌七八糟的,铜臭气满天飞,斯文扫地的,好么?
一一没真材实料、只会附庸风雅的文学象牙塔,早塌早安生,勉强续命,苟延残喘干嘛。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做正事,做正事又活不了人,不如把茅坑填了,另谋生计去罢。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文学界,单从电视剧就能感知出来:除了横店抗日神剧及其这类水准的作品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现在叫张艺谋、冯小刚再来翻看一下文学刊物的中短篇、长篇试试,看有没有一篇能入法眼的?
借作家石华鹏的一段话,来揭示文学期刊窘状:“对文学期刊来说,钱是命,稿是魂。魂指灵魂、根本、意义,刊物生存了,但都是人情稿关系稿赞助稿,文学水准没了,就等于丢了文学期刊的魂儿,文学刊物的生存也失去了意义,还不如死去。"
顺便曝光一下刊载过某浅浅的“屎尿屁"作品的文学刊物,它们真是不怕砸自己的金字招牌嘿,堕落到如此地步,白纸黑字,还有什么说的:《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十月》、《作家》、《花城》等,真个是:本想蹭个流量高,不料惹了一身骚。
能干干,不能干滚蛋,话糙理不糙,尸位素餐是企业不能忍受得。那么文化单位也一样,刊物坚持不下去了,出不了新人,出不了好作品,发展乏力,要死不活的,还拖着干嘛?
据说,大浪淘沙之后,泱泱大中国目前纯文学刊物剩下不到20家,我看再倒掉个三分之一比较好。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话,不如停刊了事。
任何行业,在今天的时代潮流中,都面临着向死而生。你也别想要身化物外,说不好听点,连《读者》都快要倒了,你缘何就倒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