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我们也常听说“习惯改变命运”,因为我们每个人有多达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几乎占去了我们行为的一半。
那么,习惯可以掌控吗?如何掌控?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办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克利尔通过《掌控习惯》向我们揭晓了答案。
一、微习惯,大力量
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大的决策,却忽视或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其实,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那些真正影响我们人生的习惯,都是微小习惯的叠加。习惯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原子,每个基本单元都对你的整体进步有所贡献。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而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就像金钱借助于复利会倍增一样,你的习惯的效果也会随着你不断地重复而倍增。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你觉不出任何不同,但在数月和数年后,你会发现它们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五年或十年之后,你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好习惯产生复利,坏习惯则成负利。我们每天进步1%,一年后将得到37倍的成果((1+1%)^365=37.78)。同样的,当你每天退步1%,一年后,你的成绩会降到几乎为零((1-1%)^365=0.0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习惯是把双刃剑。好习惯使你天天向上,坏习惯令你江河日下,两种进程都能轻而易举地发生,关键看你如何掌控。只有掌控习惯,才能掌控命运。
二、习惯塑造身份,身份决定习惯
为什么沾染不良习惯那么容易,培养好习惯却如此困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隐藏在习惯背后的身份。
与身份设定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任何健身活动。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你还是你,并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你想成为哪类人,用小赢证明给自己看。
在《掌控习惯》里,作者提高一个具体案例:有个朋友减肥超过100磅,而她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设定为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每天问自己“健康的人会做什么?”健康的人会步行还是坐出租车?健康的人会点玉米煎饼还是沙拉?她觉得只要她像个健康的人行事并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最终她就会成为那个健康的人。她想的没错。
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你的“反复存在”。养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你设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朝这个方向行事。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摈除坏习惯,你需要设定自己的身份,培养与身份相匹配的习惯。
三、让好习惯无法抗拒,让坏习惯无处遁形
作者通过500000人的亲身验证,发现并总结了掌控习惯的四大定律:
每当你想培养一个好习惯时,问自己四个问题:
1、如何让它显而易见?
2、如何让它有吸引力?
3、如何让它变得容易执行?
4、如何让它变得令人高兴?
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四大定律。从这四大基本定律出发,结合你的个性和能力,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形成惯性思维,不断地提升门槛,最终就会养成一个个好习惯。
反之,摈除坏习惯则要遵守:让它脱离视线,让它缺乏吸引力,让它难以执行,让它令人不愉快。
01如何让习惯显而易见?
方法一:给自己明确的行为提示
许多人以为自己缺乏做事的动力,其实不是,是他们缺乏明确的行为提示。给自己提示,让这个行动变得显而易见,才更容易实施。想要培养习惯,可以明确自己将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事”。
比较下面两个计划:
A、我今天要健身
B、我下午5点要在健身房跑半个小时
显然,B计划比A要更显而易见,更容易因此形成习惯。
方法二:将想培养的习惯与已有习惯绑定
确定已有的旧习惯,然后把想培养的新习惯跟它结合在一起,这样培养习惯就变得更显而易见了。例如,你可以把“每天听英语”这个新习惯与“每天都洗漱” 叠加在一起,只要你一洗漱,就会听英语。这样下来,很快就能培养出新习惯。
想要培养新的习惯,最好绑定自己的高频习惯,比如“洗漱”。做得次数多了,就会形成惯性,培养习惯事半功倍。
方法三:原动力被高估,环境往往更重要
想要培养好习惯或者戒除坏习惯,有的时候根本用不到毅力,只需要营造一个好环境,就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想吃水果,就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想弹吉他,就把吉他放在客厅中央。
反之亦然。想要戒掉坏习惯,就要让它在环境中没那么显而易见,或者干脆远离这样的环境。想戒掉零食,就要把零食都藏起来或者干脆扔掉;想少看电视,就不要把遥控器放在显眼的位置;想戒烟,就让家人把烟藏在柜子角落里。
02如何让习惯更有吸引力?
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你必须要认识到一件事:如果你在这个习惯里设定的每个目标都违背人性,那它注定会失败。要把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必须要让它变得有吸引力,才能持久下去,形成习惯。
方法一:将想培养的习惯与喜好绑定
把你需要做的事与你愿意做的事绑定,规定做完需要做的事后就可以做愿意做的事。这样前者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吸引力。比如,有个朋友正在培养读书的习惯。她把它跟“刷微博”这个爱好绑定在了一起。读书时,她就把手机拿到别的房间里断网充电。只有读完自己想看的那些页书,她才会把手机拿出来刷微博。这个方法使得她越来越喜欢读书。
培养一个真正无法抗拒的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利用这个小方法,就可以让任何习惯都变得多一点吸引力,提高了培养习惯的可能性。
方法二:找到组织,组队打怪
人是群体性动物,希望融入群体,希望有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可以维持一个人持续做事的动力。在群体中,我们喜欢模仿三类人的习惯:亲近的人、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有权势的人。接触有良好习惯的亲友,加入崇尚习惯的文化环境(如参加读书会、羽毛球队),向周围有成就的人看齐,都有助于我们自己培养好习惯。
相反的,如果想要摈弃坏习惯,就要远离相关联的群体。有一个残酷的人生真相是:如果你常跟胖朋友在一起,那么你本人胖起来的概率会增加57%。所以,如果你非常想减肥,最好多和瘦朋友玩耍。
03如何让习惯简单易行?
培养习惯的关键原则是关注行为的次数,不断地重复某一行为动作。想要培养习惯,不应该关注“多长时间才能养成习惯”,而是要关注“需要多少次才能养成习惯”。
方法一:创造条件,让开始行动变得简单
如果你想健身,就尽量把房子租在楼下就有健身房的小区,可以大大增加你去健身的可能性。如果你想改掉坏习惯,那就让坏习惯的动作变得复杂难以执行。抖音刷得太多,每次刷完了就争取卸载APP,下次想看的时候还得重装,你就没那么想玩了。一件事情做起来越麻烦,你就越来越不想做了。这些小手段不会遏制真正的上瘾,但是会有效降低次数频率。增加坏习惯的难度,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培养起好习惯。
方法二:2分钟策略
无论你的目标多么远大,无论你的习惯多么复杂,把习惯缩减为两分钟版本,可以让你尽可能开始第一步。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读一页书、铺好瑜伽垫、穿上跑步鞋、在健身房呆两分钟。尽管这个两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却极有可能会持续影响你接下来的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行为。
04如何让习惯变得令你愉悦?
分享一个口香糖的故事:早期的口香糖味同嚼蜡,大家都不喜欢吃,更谈不上养成习惯了,一直都卖得不温不火。直到箭牌推出了水果口味口香糖,让咀嚼变得令人愉快,大家都爱上了嚼口香糖,才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
要保持一个习惯,它得让你感到心情愉悦,下次才愿意再干这件事。有两个不错的方法:曲别针策略和打卡日历。
方法一:曲别针策略,强化行为满足感
每练习一个吉他小调,就往罐子里扔一个曲别针(当然,你想扔硬币也一样),把付出的努力变成清晰可见的进步,强化了你的行为,增加了即时满足感,人就更容易坚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能够强化你身份的短期奖励,不能让它与你的身份设定冲突。比如说你想做一个健康的人,但是你每次健身后奖励自己一大桶冰淇淋,这就是错误的短期奖励。
方法二:打卡日历,让回报清晰可见
把家里最大的日历拿出来,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次健身后都用你最喜欢的颜色涂上明显的鼓励标志。每个月看到自己的成就在日历上面清晰的标识出来了,仿佛看到了即时回报,那感觉别提有多充实了。
若要摈弃坏习惯,则要反其道,让坏习惯的恶果难以承受。要想成功戒烟,可以在抽烟的时候,创造让人心理厌恶的场景。也可以找一个责任心强的问责同伴,建立一个正式规定,规定自己完成哪些动作来抛弃坏习惯。如果违反规定,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
英国普德曼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掌控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行动起来,坚持下去,让你的人生变成不断精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