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参加这个阅读营是个特别正确的决定,虽然每天一本书真的很虐,但是虐的很爽。年初制定了挑战100本书,基本按计划再走,参加了这个21天挑战18本书后,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具体的收获有哪些呢?
1.理解了速读的方法。
现在都提倡速读,宣传不要再像以前学习教科书一样一字一句的读啦,要学会速读,大量阅读,大量输出。可是我依然在坚持自己的阅读习惯,每本书不看到最后一页,不能合上书回忆出整个梗概那么就是一次失败的阅读。可是今年,在我通过很多惨痛中途放弃的经历中,我打算先去做,再去想,既然大家都能快速阅读,并且有那么多的收获,我为什么不行,坚持21天后,我再来说这个方法到底对还是不对。现在我想说真的很对,其实说速读不完全对,其实是有针对性的读。按照二八原则,一本书我们可以吸收的知识点主要在20%的内容,所以当吸收到你需要的知识那么就够了,但是这个知识要真的可以成为对你有用的信息,才能称之为知识,而剩余的80%大多都是没有用处的。如果你担心这80%里面万一有我需要的呢,那么就尝试通过快速翻阅,看里面的标题和图片,如果有你觉得有用的部分,就停下来深入看,没有就直接过去。
说到接受这个阅读方法的思考,上面说的都是理论上,其实对于我自己,是个很大的心理挑战,因为我觉得书就是要慢慢读的,不然不再是一个乐趣,而是一个工作,学习的一个步骤了。直到看到阮阮的一个朋友圈评论。她说看书就是和作者交流,聊的好了,可以多聊点,话不投机也没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不是原话,大致意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一直标榜阅读是兴趣,其实我依然在按照以前语文月的的方法,读完一篇文章要写出故事梗概,中心思想,所以总结不出来就会有挫败感,但是我现在不是做文章总结的,我是在汲取我需要的营养,提升思想和个人的。所以我看是放开自我的禁锢,开始用grace,群里小伙伴以及一些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收获更多。
2.人事了一群同样热爱阅读的小伙伴
群体的影响可能就是社群存在的价值,如果我自己制定了一个这样的虐人计划,放弃的概率很大,但是有了一个群体,里面有那么多优秀,坚持的小伙伴,有组织者不断的提醒,让自己强制的去参与进来,最后完成任务。另外很幸运在这里遇到了上海小分队,从去年我就在寻找组织,可是微博私信趁早没有答复,微信公众号留言给浦东,上海趁早读书营,也没有音讯,没想到通过这个阅读营里面遇到了几个同在上海的小伙伴。第一次的约会很美好,它成为众多美好周末的一个特别的存在。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朋友,比如麦子的优秀,丫头的努力,倪静,小鹿,等等。很高兴在这个训练营认识那么多充满正能量的人,或许很多人。
3.享受读书的乐趣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读书这个动作的本身就是充满幸福的。而阅读,可以从书中,人中看到,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我现在还是天马行空的选书,没有特别限定主题,因为在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这个过程中真的发现了很多好书,比如有一个作业里面提到的《萤火虫小巷》,比如这个周末看的,让我思考了很多的《活在当下》,还有和作者很多思想非常相仿的《送你一颗子弹》,看的越多,会思考越多,思想真的会有很大的变化,现在很多时候,遇到一个事情或者场景,我会想到哪本书曾经提到了什么,很有趣。
4.看得见的变化
在21天过程中其实我是挺着急的,那时候工作很忙,阅读计划总是被工作占据,看到群里小伙伴的输出,而自己距离目标越来越远。而且大家在群里都表达了自己有非常大的变化,可我一点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进步,只有逼着自己,每天要看书,写读后感受。21天后,工作缓下来了,有时间总结的时候,我回顾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发现哪里是没有变化,是不要太多好吗?
首先培养了早起看书,睡前看书的习惯,现在平均在6:15左右起床看到八点,晚上也会有半小时以上的阅读。
第二,自己已经不由自主的输出了
6个左右,有5个我基本不用现去准备,因为在我的自我总结,平时积累中已经有了,这个就是点滴积累的成果。
第三,愿意走出去探索
我属于深度宅,真的周末可以赖在床上2天不烦的,最近两个周末,都走出去,看了小伙伴,约了闺蜜,探索了3个书店,1个校园图书馆。感觉时间被拉长,生活丰富起来了,而且一点没有觉得很累,反而更加有劲头。
想说的还有很多,最后,这个训练营只是今年,这辈子其中的一个点,我会沿着这个劲头继续探索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