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是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网友套用一下给华语音乐造句:
1、在我出生时已有的华语音乐都是村炮;
2、在我35岁之前诞生的华语音乐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3、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华语音乐都是杀马特。
当然这里的华语音乐更多的指的还是国内流行、通俗的音乐,四五十岁的听二三十岁的嘶的吼的像个疯子,二三十岁的看十来岁的蹦着跳着如同傻逼。
早期的民谣以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等为代表,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理想主义的清高。
这样风格的歌曲渐渐被崔健、唐朝、黑豹们那决绝尖锐、充满批判色彩的摇滚势头盖过,又随着这一批人渐次步入中年音乐不再产出而后继乏力。
另一边香港、台湾地区的文化产业崛起,陶喆、周杰伦、陈奕迅等将华语音乐唱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继而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歌曲崭露头角,欧美音乐也开始大批涌入,一时间出专辑、发唱片成了娱乐圈人必涉足的一步,拍电影的、演电视剧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人人都有歌手这一栖身份。
这一时期的华语音乐也由之前的盗版猖獗到了几乎完全免费的状态,版权意识的缺失和内地音乐制度的不健全等,虽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付费音乐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但长久积攒的痼疾依然重重打击了原创人的创作积极性,慢慢就成了如今人人唱衰华语音乐的状态。
而并无太多艺术性和内涵意义的网络苦情歌和广场舞曲,因其朗朗上口和易于传播的特性,则成了现在除欧美流行音乐以外,国内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当然这样的网红歌曲会遭到相当数量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所诟病,故而发展已十分成熟的欧美流行乐则几乎填满了年轻人手机里的播放列表。
短期之内,商业价值仍然是衡量要不要做音乐的最大要素,没人再愿意做周期长又耗费精力的专辑。
以新一批流量小生们为代表,隔段时间发首EP,既能保持粉丝热度,又能保证持续不断的盆满钵满,何必呢。
这样看来,除开人品不讲,新专辑老老实实发了10首歌的薛之谦也是可敬的。(呃……)
所以,华语音乐真的不行了吗?小码歌倒真不这么觉得。人人都说华语音乐日渐式微,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蛰伏。
首先,大众的版权意识在逐渐提高,音乐人的版权利益也得到了业内的统一维护,人们掏30块买一张数字专辑逐渐像买张电影票一样寻常和自然,原创音乐得到尊重才能有真正的发展。
如今国内的音乐市场新作似乎都激不起什么水花,但方向是对的,才能让日后走得更长远;
其次,上升渠道的广阔与开放,不断为华语乐坛注入新的血液,让一大批有才华的草根音乐人得以传播其作品。
歌手选秀、歌曲选秀,越来越多的综艺虽充满炒作与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对于优秀创作者的孕育、发展的正向作用;
最后,乐以教和,先人常用“和”字来说音乐的美好,音乐从来都承担着陶冶风俗、完善性情、创造美好的使命。
华语音乐也从来都具有这样的力量。
相信即使是现在这样差的环境下,仍然有无数音乐人在暗暗蓄力。
时代的车轮向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音乐也是这样,总要经历这样的一段阵痛时期,华语音乐才能够真正良性发展、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