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有一次,路过小班教室,孩子们正在门口排队,我一边走一边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走过他们身旁,我感觉自己的衣角似乎被谁拽了一下,于是,我停下脚步,低头一看,原来是她——一个叫欣欣的小女孩,她正仰着脸冲我笑呢!
天呐!欣欣居然主动跟我问好了,这让我感动不已。
虽然只是轻轻一拉、浅浅一笑,但孩子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在我看来却是弥足珍贵的。要知道,在这之前,欣欣从来没有主动跟我笑过,更别说碰我了,每次我主动跟她示好,她也总是很羞涩的样子。
回到办公室,站在窗前,望着窗外一个个被家长接走的小身影,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欣欣那张仰起的笑脸,思绪也被拉回到了几个月前……
每年九月开学,全园最“热闹”的莫属小班了。对于许多初入园的孩子来说,这段时间也许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至暗时刻”。年幼的他们离开日夜陪伴的父母亲人,从熟悉的家庭来到完全陌生的新世界,焦虑无疑是他们成功迈入这个美丽新世界的最大绊脚石。
欣欣作为众多新生中的一员,开学第一天,她即加入了焦虑的队伍,并迅速成为队伍中最“亮”的一颗星。她的哭声震天,作为她的隔壁邻居,我深有耳闻。面对哭吵不止的欣欣,任凭班级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孩子终不为所动。我在教室里组织活动,心也会不由得被她的哭声牵引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我也很着急,很快,我想到了欣欣的姐姐——欣悦。
这时,隔壁王老师正好找来,她的想法和我如出一辙:让姐姐去陪妹妹不过我有些许担忧,这个中班小姐姐当初上小班时焦虑情绪也非常严重,况且这几天,她自己也在闹情绪。她的陪伴能否缓解妹妹的不安?如果她俩一起焦虑就更糟糕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让欣悦去了小班。
欣悦本也是个话不多的孩子,去到小班,她也只是静静地坐着陪妹妹玩。可就是这种无声的陪伴却给了欣欣很大的安全感。有了姐姐的陪伴,欣欣的情绪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两姐妹每天上午总是相伴在一起。有时是欣悦到小班陪妹妹,有时则是欣欣来中班和姐姐一起玩。每次她来 ,都紧紧地抓着姐姐的手臂不放,小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 。每当这时,我回应她的总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和一个大大的微笑。就这样,到了下午,即使没有姐姐的陪伴,欣欣也能在自己班上情绪平稳地活动了。
后来,家中一次意外烫伤事故的发生,让复学后的欣欣再一次陷入焦虑之中。而且这一次似乎比之前更为严重,有时上午让姐姐去陪着还好,但是姐姐一旦离开,欣欣就会哭泣,午睡也变得很抗拒。没办法,王老师只有把她带出卧室,然后不停地跟哭闹的她讲道理。可我知道,这时候她要的根本不是这些。
于是,我从她手中接过欣欣,拉着她的小手和她坐在一起,轻轻告诉她如果现在不想睡觉可以在外面坐一会,不过不能哭,因为哭声会把睡觉的小朋友吵醒,欣欣很配合,慢慢止住了哭泣。
我又试着问她腿是不是还很疼,没想到她点点头。我很吃惊,照理家长不应该这么大意,孩子烫伤没痊愈,怎可着急送入园来。我想看一下她的腿伤,于是问她能不能给老师看看,这次她没点头也没摇头。这时站在一旁的王老师走过来拉开欣欣的裤子,欣欣又哭了起来,估计是弄疼她了。然后我俩都震惊了,她的腿伤居然真的没有痊愈,大腿上应该是才刚掉了痂,烫过的皮肤颜色红红的,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疼。
我叮嘱王老师一定要告知家长务必要等欣欣的腿伤痊愈才能送来。然后告诉欣欣从明天开始她可以继续留在家中养伤,等腿上的伤完全好了,才能来上幼儿园,欣欣点点头。
我问她愿不愿意和姐姐一起午睡,没想到她同意了。于是,我把她带进了卧室,让她睡在姐姐旁边的空床上。她似乎很开心,自己脱鞋、脱衣服,很快就躺了下来。这一觉和姐姐睡在一起,她睡得很安稳。
一周后,欣欣腿伤痊愈入园。这一次她仍旧需要姐姐的陪伴,而且她似乎更愿意来我们班跟姐姐一起玩。王老师也很焦急,有时难免抱怨。说其他小朋友都已经适应了小班的生活,可欣欣怎么会焦虑这么长时间。她担心欣欣如果一直呆在我们班的话,以后会更难适应自己班级的生活。
我理解王老师的担忧,但目前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显然不是适不适应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这个时候,我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此时此刻孩子的心理需求。欣欣本就内向、敏感,这次烫伤带来的疼痛感让本就敏感的她变得更为敏感了,如果我们老师在她面前稍微显露出一丝急躁或是不信任都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安。
所以,当有一次欣欣又来我班时,在我听到班上老师无意说了一句“怎么又来了”时,我急忙止住了她们,并告诉她们,我们只有全心接纳,才能帮到孩子 。可能有时我们一句无心的话,无形当中就会成为挡在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一堵墙。
之后,有时欣欣会来我们班和姐姐一起玩,中餐有时也会和姐姐一起吃。欣欣饭吃得很好,我夸她,她只笑一笑。
情绪不好的时候,她还是会和姐姐一起午睡。只是在我班上的这段时间,我还不曾听她说过一句话。不过,这不重要,我相信会有开口的那一天。
转眼到了十月份,园里为了锻炼小班孩子的自主能力,所有孩子都需要自行入园。欣欣也从一开始在园门口的抗拒,到后来原意让我牵手,再到现在姐妹俩手牵手自己走。虽然每次我主动和她问好,欣欣还只是腼腆一笑,但我知道,孩子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前行了。这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