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在朋友圈里看到「新年签」一类的活动页,最近支付宝AR扫福也使用了相同的策略,渲染了年味、引发了大众传播之外,其实啥也没留下,不过是娱乐消遣。
这个形式本质上还是有意义,就跟年度总结一样,复盘过去、规划未来,但我们不围绕公司、单位、组织,仅以自己为出发点,我列出了如下五点:
1.拒绝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待人以礼,当别人提出请求、邀请时,哪怕不情愿也不会立即回绝,权衡、犹豫、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答应了,且不说这个过程给对方造成不悦,而且还消磨了自己的时间,答应之后你得去做吧,继续消耗。
别当「老好人」,这个词绝对会成为你取得进步的羁绊,我们总是在别人身上花很多时间,一边又抱怨自己效率低下,能怪谁?我们不想拒绝的原因无非是①怕损坏关系,②怕失去机会,如果还有第三点,就是无缘由地想让自己变得有亲和力。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降临给自己的机会并没有增多,而自身能力也未曾见长。
拒绝他人,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管理好属于你的时间,从说“不”开始!
2.提问
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匮乏的时代。太多的信息跟太少的信息都是对认知的阻碍,因为我们失去甄别与提炼知识的能力了,所以在社交网站上,尤其是微博上,舆论很容易被个别极端分子引导。
学会提问,尤其警惕“诉诸情感”、“诉诸公众”、“偷换概念”的言论,学会独立思考,洞察论据与论证的可靠性、逻辑性,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由提问开始,且一路有问题相伴。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网络社会上,保持自己的见解,搭建一套有弹性的思维体系,再去看世界,必然有清晰的感知体验,就像《黑客帝国》中男主NEO看这个完全数字化的世界一样。
人生的选择也可以通过追问得到答案,不少人面对职业选择的困惑,会去求助专业的生涯规划师,其实专家没替你做选择,只是通过提问让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为此能做出最大牺牲程度而已。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多问!
3.慎独
儒家的概念,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了理想和目标,耐得住寂寞」,这是一种能力而非性格。也不与社交冲突,社交能力强的人也可以在独处时找到个体的平静与领悟。
孤独是人生的主基调,而很多人都是尽量融入到人群中,减少独处的时间甚至逃避一个人的状况,这并不利于面对生活带来的挑战。
不是鼓励大家去寻找孤单的小角落,会做饭与必须做,是两个概念,驾驭自己的独处时光,找到只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寂寞带来的痛苦。
新的一年,学会跟自己做朋友!
4.自律
之前写过关于习惯与意志力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当时就提到一个观点,自律不是自我牺牲,不是抑制欲望,因为长期来看,自律带给我们的效益使我们更接近自己的欲望。
拿自己举例,给自己制定过无数次跑步计划,或者不开始,或者隔三差五跑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其实所有的不自律都是内心的渴望不够,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完美的身材体型呢,但谁会因为没有腹肌而想不开呢?我们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处于危险状态,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就像在北京许多人不愿意戴口罩一样,好像戴上了就等于承认自己处于极端危险中。
后来各种小毛病都指向运动健身这一解决方案,于是咬咬牙,坚持了一个月,越跑越轻松,而且不需要强大的毅力去支配,很自然就从计划事项转移到了常规事项,晚饭前运动1小时,结束后的成就感还能消除之前工作的疲惫。
自律一开始很煎熬,时间长了却能给人自由,不自律只能放纵瞬间的快感,长期却带来了焦虑与自我否定。
2017,继续跑!
5.新知
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意识到缺陷以及急切补救的心态,不久前才开始阅读计划,每天一本(后来发现做不到,改为每周两本),并且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思维层次复杂而有条理,知识变得多维度并且有结构化的体系,进而能够将不同书之间的相关理论串联起来,演绎推理能让人体察到不曾经历过的感悟。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包括曾经的我):经验是解决问题的至上法宝,人需要靠“经验自我”才能保持正确,例如“前人这么做失败了,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中端智能手机不可能低于2000”,经验主义是创新的大敌,小米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事实上,我们需要学习“第一性原理”思考的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抓到本质后,从本质开始重新推演,才能不断逼近真相。
2017,遇见更多的人和书!
以上其实是我的新年关键词,从「拒绝」到「新知」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踏好前一步,后一步才能更稳。
不知道你的新年关键词是什么,不妨找个地方记录下来。
希望我们的2017过得不像2016,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