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孩子丢给故事平台?
某天在咖啡厅听到两位妈妈的对话,感觉很有趣。
红衣妈妈:给孩子读故事累死了,现在很多听故事平台呀,打开让孩子听就行,父母不用费唇舌。
绿衣妈妈:按照你这样的说法,我是不是生了宝宝后让机器喂养就行,我完全不用过问?
红衣妈妈:你这个言论太极端,听故事跟喂养不是同一回事……
绿衣妈妈:你跟你丈夫聊电话,但你在丈夫拿起电话时总放录音给他听,并且录音还不是你的声音,我在想你的丈夫大概没多久便再也不想跟你聊电话……
在听着两位妈妈你一言我一句地争论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收音机里面的“讲古”(讲故事),讲故事的老先生在电台讲武侠小说,讲得很传神,但对我来说,这段经历远不如奶奶睡前亲自给我讲《武松打虎》故事的印象来得深刻。一种是从冷冰冰收音机里面传出来的陌生的声音;一种是伴随我进入梦乡的声音,后者对我来说代表着安全感。印象中,我听了奶奶的《武松打虎》无数次,从来没有厌倦,似乎每一次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和意外。现在想想,奶奶讲故事的水平不高,却让我难忘至今,这大概是冰冷机器和一个具有丰富情感亲人给孩子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导致的。
如果父母忙得焦头烂额,可以给孩子听故事平台的录音故事;但如果父母闲得在一旁刷手机、看电视,把孩子“丢给”故事平台,我觉得却是大大的不妥。他们不知道,孩子听爸妈亲自读故事讲故事,跟让孩子听录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对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听故事平台的录音故事的3点“谬论”:
1、提高孩子的词汇语言能力?
我们很多父母非常认同给孩子播放DVD不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却忽视了故事平台的录音故事其实给孩子带来的也是同样的低效效果。美国《时代杂志》曾经指出,DVD让孩子被动接收,对语言和词汇的提高是没有用的;大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甚至说,让孩子经常听DVD反而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台-湾语言学者也说,听录音带、看DVD,幼儿是很难学会丰富的语文能力的。
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学习词汇的重要基础是感官与文字的连结,孩子需要通过与大人的互动和对话实现语言的学习。大量的录音给孩子带来的语言效果,其实远不如一场真正、简短的成人与幼儿的主动式对话给孩子带来的词汇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从录音故事里听到“疲惫不堪”,语言能力薄弱的孩子其实是难以想象“疲惫不堪”的样子。而在现实中就不一样了,身边的大人可能会给孩子做出“疲惫不堪”的样子或示范,孩子在动作、表情与词语的对照中,迅速掌握了词语的含义。当他们在下一次看到别人相似的表情和动作时,嘴里便一下子蹦出了“疲惫不堪”这个词。
2、提高亲子互动?
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听到爸妈的声音,才有助于亲子情感。20世纪80年代有一项实验,一些孕晚期的孕妇大声朗读一本叫《戴帽子的猫》的绘本,胎宝宝们每天听5个小时的故事。当这些宝宝出生后,他们更偏好听妈妈的声音。所以,即使从胎儿期起,宝宝就偏爱爸妈或家人的声音,而不是别人的声音。
另外,孩子们听爸妈读故事,会更容易有代入感;孩子们在听故事时,能及时跟爸妈有互动,比如对故事的人物情节有疑问可以立即提出来,想重复听某个故事片段,孩子可以要求父母再说一遍;父母还可以对孩子一些故事的误解及时纠正和澄清,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面对孩子想多聊聊的一些细节,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与现实连结……帮助孩子在听故事时跟父母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跟现实建立关联。
3、听得越多越好?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听故事时,尤其是听故事平台的录音时,喜欢让孩子一下子听很多,或者从第一个故事听到最后一个……他们以为让孩子大量地听有好处。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父母,其实是一点儿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小婴儿需要反复听同一首童谣或儿歌;小孩子需要不断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集动画片……相比起第一次听的故事,孩子们更趋向于听同一个故事。因为重复地听相同的内容,能帮助孩子大脑神经元的连结,培养孩子记忆力的发展。
所以,孩子听故事,并不是越多越好。
父母的作用,其他任何的故事形式也难以替代
教育心理教授加布里埃尔‧斯特罗斯曾经指出:再「先进」的故事形式,都不能取代父母。首先,这是一种亲子陪伴,孩子们在父母的声音中感受故事的精彩;其次,父母的声音更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最后,父母给孩子读故事不仅仅是读,孩子还参与进来,跟父母一起看绘本图片,受彩色或非彩色图片给孩子视觉带来的感官冲击。亲子共读还会提高亲子情感,帮助孩子接触文字,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相比之下,听陌生声音的录音故事,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会苍白许多。
一对好父母抵得上一百个教师,用父母的声音说出来的故事,胜过任何先进的故事平台。父母们别再偷懒,张开嘴巴给孩子读故事吧!
本文关键字:故事平台、听故事、亲子阅读、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