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爱?
文/安若尘 图/网络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尤其真挚和深厚。舔犊情深、父爱如山更是对父母之爱的形象比喻。
可是,作为父母,你爱你的孩子,爱的方式对了吗?而作为孩子,我们要如何面对父母滔滔不绝、泛滥成灾、不按牌理出牌的爱呢?
近期发生的一个新闻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做出深深的思考。
北大毕业的留学生王猛,当年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如此优秀的人才,最近自己爆出12年不回家过年并且拉黑父母6年的消息。
他写了万字长文数落自己的父母,以此作为父母对自己“过度关爱”的惩罚。字里行间,全然都是父母的错误,此文一出,世人震惊,为人父母者皆震惊。
爱孩子错了吗?为人父母者究竟要怎么样爱自己的孩子才算正确?而孩子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父母对自己所谓的象控制一样的爱?
王猛讲述自己最早的危机是母亲不接纳自己的性别。
当年王猛母亲喜欢女孩子,无视小王猛的感受将其打扮成女孩子,并当着王猛的面跟想象中的女儿说话。
虽然有些男孩会将自己被母亲打扮成女孩看做是母亲溺爱自己的表现,但王猛的感觉不同,他仿佛感觉到的是侮辱,他由此引申证明母亲不喜欢自己,喜欢女孩,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重大缺陷。
依若尘看来,王猛母亲的这一举动或者说是爱好并非个例,因为在中国被打扮成女孩子的小男孩比比皆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条件关系,被领到女澡堂洗澡的男孩子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最终都人格发育健全,生活正常,或者至少没有发展到象王猛现在这样极端的样子。
当然,将儿子男扮女装,领男孩子到女澡堂洗澡这些行为现在中国的母亲都不会做了,但是那些曾经经历过这些的男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却只将这些经历当做笑话一样讲,并没有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依然正常地生活、工作。
惟独王猛,被自己母亲的这种举动深深伤害了,至今纠结如此,无心工作,空有名牌大学留学生的出身,却连工作都胜任不了,以至于做出如此偏激的举动,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将自己所有的缺陷,全部归结为父母的责任。
为什么遭遇到同样的事情,其他孩子都很快遗忘或者没有深刻的记忆,而王猛却直到今天还会对以前的事情梗梗与怀呢?
个人认为首先王猛本身有问题。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关注点不同,对自身所经历的事件的修正能力不同。
个人认为只要父母做的不是太过分,心理正常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仇恨自己父母的。
他虽然会对父母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为进行排斥,但是在排斥的过程中他会自行加以修正,然后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给双方都找一个比较舒服的角度,互不干涉,和平相处。
只能可叹在泱泱中国,这个上下五千年从来都是以男孩为中心的国度,让玻璃心的王猛同学摊上了一个喜欢女孩子的母亲降生,并对母亲的这种心愿视为对自己的不接受。
这种狭隘的想法阻止了他去发现母亲对自己的爱。因为如果是真的不喜欢他,母亲完全可以不去精心打扮小王猛,嫌弃他,不理他就行了,可是她却花那么大的精力在王猛身上,把他打扮成女孩子,可见她是非常爱王猛的。
将自己最爱的儿子打扮成自己喜欢的女孩形象,就象我们在自己喜欢的猫身上扎蝴蝶结、穿衣服一样,猫能够扎蝴蝶结吗?你爱它,它就能。这种在王母心里可能是爱的表现,却被王猛理解为排斥。
试想多少中国女孩,在社会和父母想要男孩的巨大舆论和阴影下生存了下来。他们的父母喜欢男孩,不但不会把她打扮成男孩的样子,反而让她们做最累的活,穿最破的衣。
为了生男孩,东躲西藏,有人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人,那些女孩们心灵上的阴影,她们的父母对她们不接受的程度,难道会比王猛少吗?
是被假扮成女孩排斥大还是被送人排斥大?这个不用明说。然而这些女孩受到这么大的排斥,大多也并没有发展成象王猛这样偏执的样子,各自安静地生活着。
有些年少时虽然并没有被父母善待,但当父母老去的时候,她们也能够按照人理伦常给予父母临终的关怀。
佛说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王猛应该从小人格就狭隘不健康,所以他看不到父母的爱。这是王猛的悲哀,也是王猛父母的悲哀。
窃以为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人类美德。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的父母是个乌龟王八蛋,也是不应该弃之不管,与之决裂的。
何况父母生你养你,供你上学,虽然关心得有些过火,管得有些过多,但是做为一个留学生,高级知识分子,在远离父母、拉黑父母多年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快意生活,父母说的对的,你听一听,父母说得不对的,你敷衍一下表示尊重,何至于埋怨是父母毁了你的一生呢?
翅膀已然坚硬,却偏要被一根无形的线栓着,这个应该是王猛对自己与父母关系描述的写照。
没有谁可以毁谁的一生,只有自己能毁自己;就象没有谁能够打败你,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一样。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与父母一同成长的过程。
有人说,现在做什么都有上岗证,唯独做父母是不用培训和学习就可以上岗的。所以,为人儿女,也不要对自己的父母太过苛责了,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中,大家是一起成长的。
孩子是第一次做人家儿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人家父母,年少时儿子不懂事,会被控制,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天起,你还说你被父母控制,让你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个就有些牵强了。
说到控制这个词,应该是王猛对自己父母最反感的感觉了。
就象上边所说的,如果说大学以前,父母没有按照王猛的意见安排他上自己喜欢的学校这些事情做得是对是错有待商榷,那么大学之后,一切应该都可以按照王猛自己的意愿行事了。
至于父母给你介绍什么北京的大姨、出国时的姚奉献等等,这些人只是父母的一个美好的想法,只是对你一个人出门在外不放心的表现,王猛竟然理解为了控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成年人,即使父母给你安排了控制人,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理这些控制,再说了,人家又没收你父母的钱,凭什么去监视控制你?你以为你父母是克格勃吗?有那么多的活动费用让人家控制你?
从这一点,感觉王猛貌似有点迫害妄想症,或者叫控制妄想症。而且有点以自我为中心。要知道,除了你的父母,没人会整天想你的事情,即使你的父母也会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唯一驱使他们想控制你,想知道你情况的东西,就是亲情。
王猛将自己现在的一切都归咎于父母对自己的控制上。
他说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重大缺陷,那么,那些生理心理真的有残疾的父母的孩子们,原生家庭的缺陷应该比王猛的原生家庭缺陷大很多,可是他们并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反而是理解照顾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人成长为有用的人才,担负起了照顾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脊梁。
而王猛呢,一味地推脱指责父母,却不反省自己存在着的人格缺陷,即使意识到了自己有焦虑症和过激反应症等情况,也是把这一切的产生全部推到父母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身上。
对于王猛,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儿子不要也罢,大不了老了不能动了到养老院去就好了。
而如果他是因为心理疾病才这样偏执和过激。那么做为父母就真的不要再漠视,需要配合儿子进行治疗了。
虽然这些治疗,从专业角度,父母是无从协助进行的,但是从亲情角度,不要再用语言刺激他们的儿子,给他们的儿子正常的尊重和空间,仅此而已。
其他亲人也是如此,中国式说话真的很伤人。哪壶不开提壹可能可以彰显你与对方的亲密关系,但对于一个有着高学历的学业成功人士,他可能不这样认为。他会认为是一种侮辱。
王猛的经历真的给了天下父母一记重锤。爱有时候也真的会变成伤害。
爱自己的孩子就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空间吧,孩子虽小也有自尊,遇事不要强行武断,要多跟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孩子大了,要学会得体的退出,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需要学习的美德。
而为人儿女者,如果你父母给予你的爱真的让你难以接受,令你窒息的话,那么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告诉父母,相信只要父母不是太过糊涂的话,会尊重你的感受的。
一次不行就说两次,两次不行就说三次,要学会迂回战术,让父母最终相信自己是对的,从而同意自己的观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猛与父母及家人的关系不是一天形成的。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再以控制自己的儿女为己任,希望天下儿女不要再拉黑自己的父母,父母儿女本就是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多沟通,少抵触,应该会有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
(一己之言,欢迎评论。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