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问孙卿子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
孙卿子曰:非汝所知也!汝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所谓仁义之兵也。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李斯问荀子:秦朝军队那么强,但并不是以仁义为主。
荀子则解释道:秦兵作战能力很强,但不过是饮鸩止渴,强行压榨国力,即使如此,仍然担忧天下合一对抗自己,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确实厉害。
真正的仁义,体现在政治上。政治清明,民众才会拥戴君主,愿意为君主赴汤蹈火。这些日积月累的东西,才是一个国家隐藏实力。商汤放逐夏桀,不是鸣条之战一战之功,武王伐纣也是如此。正是他们不断积累政治上的优势,才能最终一战定天下。
而秦兵虽作战勇猛,但政治上过于残暴,即所谓“舍本逐末”,将来必定会出现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