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还记得那是去年这个时候的回家,那天太阳很闪,人也都匆忙。
到了车站的时候,一个同龄人向我递过来一张纸,用手势向我示意关于红十字会残疾人的捐款。纸上为数不多的写着五六个名字,身份都是学生,款额有10元的也有20。
当时穷,还没学会怎么拒绝,便也接过笔,在身份一栏中写上学生,款额十元。
没写名字。接过捐款后,他从袋兜里拿出一条红绳,跟我比划着好人一生平安。
拿着红绳盯了半响,心理有点那里不对劲,这个名义在这种场合的流动捐款,有点令人难以信服。抬头去寻那人的身影,发现他还没走远,依旧在候车厅拍拍低着头的归客,依旧是那张笔和纸。
一眼望去,视而不见的多,脸上的冷漠,让我楞了一下。
我想,如果,这其中仅存在商业和利用善意,我建议那人的背后或者是团体,除了要找准市场外,还应该找准目标人群,这样获得的利润可以最大化。
学生是个不错的目标人群,学校教他们的是积极向上的,要乐于助人,要尊老爱幼;家长教导他们的是友善待人,心怀善意;而可能你代表社会教他们的是什么叫人性。
鱼龙混杂,善恶美丑,尽在其中。
02
其实,我想我不必纠结不这次捐款的名义是否属实,因为在我接过笔的时候,我知道,至少这个时候的我,是心存善意的。
回头看,有个女孩,在逛街的时候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乞丐,她把都所有的零钱全部掏给了她,此刻,她是满怀善意的。
但是,刚迈开步子不久,又看见了一个,踟躇不前,满怀愧疚的绕开了。
再后来,她和同伴逛了一圈后发现,那个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乞丐的碗里,仍旧是两个硬币,一只颤颤巍巍的手用它们发出响声,示意过往的行人。
再再后来,她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走过了更长的路,也遇见过了一些形形色色这类人。也许,他们是被操控的,又或者,反过来的另一面,是他们操控着人性。
也或许,乞丐早已进化成一种职业。
倘若是后者,是不是应该真心地祝他们生意兴隆、经久不衰呢?那样,至少证明,这个社会的善意,没有被耗尽。
善意可能会被消费,被利用,但一定一定消耗。
03
在此刻突然想到刘媛媛的《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里说的:
……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哪还有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时候最厌恶最痛恨的那种成年人。
公交车上或者是路边乞讨的老人,景区红十字会活动,那些,在我小的时候想过要去蹲点观察他们住哪幕后做什么的这种,那时候也算是个暗访记者梦。
但是现在不想了,到了现在我会觉得,我们人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断索取吸收成长,也总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现在的一块两块五块十块的,以后有钱了公益慈善,都属于回馈社会的一种。
有时候我会想,那些穿着整洁手拿小吃购物袋的成年人,她们在面对乞讨者示意时,她们的拜拜手或者是绕开,会是代表什么呢?
是看穿洞察乞讨者背后可能存在的“组织”?还是冷漠了?
其实,善意是需要有人买单的,且不论大小,也不论多少,我现在、以后都愿意为了善意买单。
只为了保有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