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这是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机器的诗》里的一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宁铁路首创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奇观。
如今80岁左右的江门人,大抵都乘坐过或看见过当年盛极一时的新宁铁路火车。从台山开来的列车,经司前、大泽到会城,然后沿江会路进入江门市区。今日的江门华侨中学,就是当年的江门火车站。新宁铁路的终止站,今天仍屹立在甘化厂职工宿舍区内。这是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它承载了无数华人华侨的报国梦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为当时的人们和清末民初的混乱时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正如史料记载,新宁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由华侨集资、设计、建造和经营的侨资铁路,它改变了台山交通闭塞的状况,曾对台山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到零部件,大到轨道、火车无不蕴藏着侨胞的桑梓情怀,凝聚了其创办者——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伟人”的爱国华侨陈宜禧的毕生心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受当时争回路权运动的影响,同时迫切希望改善家乡交通不便的现状的美国华侨陈宜禧在经历了西雅图多次暴力排华事件后,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的感召,一改之前回乡开办德和织造公司的初衷,毅然开办宁阳铁路公司,修筑新宁铁路,并提出“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的强有力号召。为筹集资金,花甲之年的陈宜禧自备旅费辗转香港,美国三藩市、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等地进行演说,凭借出色的口才、自身的威望以及拳拳爱国爱乡情,赢得了广大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陈宜禧事必躬亲,跋山涉水,利用当初在加州北部淘金小镇的白人铁路工程师家里做工,主人送他读夜校期间所学到的测量勘探知识和多年来在西雅图承包铁路工程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每天周而复始、风尘仆仆奔波于现场,实地进行调查和勘测。
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关于这段真实的史实却鲜少留下文字记载,尤其与陈宜禧本人有关的生平记载更是凤毛麟角。长篇小说《远道苍苍》的出版,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洋洋洒洒的24万字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清末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陈宜禧先生背井离乡赴美打拼的艰辛往事,以及在功成名就后,依然不曾磨灭拳拳爱国之心,为了实现对心爱的女人的承诺,为了造福一方百姓,在花甲之年毅然踏上回国的征途,立志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投资设计的民营铁路的感人故事……
1860年,咸丰十年九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带着后来成为慈安太后的皇后钮祜禄氏和成为慈禧太后的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及一班亲信,仓促之间逃亡热河,留下恭亲王奕䜣与侵略者斡旋求和,这就是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次年,咸丰帝身死,6岁的载淳即位,其生母叶赫那拉氏联合奕䜣发动宫廷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从此使中国倒退半个世纪之久。这是小说《远道苍苍》的宏观历史背景。
小说中,作者以悠扬的笔调、悲悯的视角描绘了清末民初广东籍华人实业家陈宜禧的传奇一生。1861年,时年17岁的广东新宁县(今台山市)朗美村人氏陈宜禧,在村中有钱的金山伯道叔爷和养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比他大八岁、因脸上有块青色胎记而一直嫁不出去的大户人家嫡长女秋兰。在此之前,他与隔壁以行医为生的章叔之女、艳若桃李的沐芳青梅竹马,彼此间早已暗生情愫。奈何家境贫寒,不敢高攀。
在道叔爷的提携下,去金山“捞金”的日子迫在眉睫,养父母希望他能留下一儿半女以慰藉余生。面对对他恩重如山的养父母的殷殷期盼,他只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接受了这桩无奈的包办婚姻。一个多月后,随同族的金山伯和与他同岁且同一天娶亲的明叔(也是他的连襟),一同登上去往异国的轮渡。那个时代的美国,即便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却始终吸引着无数心怀淘金梦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那么,等待寒门子弟陈宜禧及其同乡的命运会是什么?
在经历了噩梦般的长途轮渡后,陈宜禧甫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就与同乡阿发被拐卖,与道叔爷和明叔失散。幸运的是,他被一当地很有声望的洋人主妇伊丽莎白解救,从此在这个淘金小镇安顿下来,为好心的伊丽莎白和皮特夫妇及其三个孩子服务长达五年之久。在这期间,虽然他时时要面对当地白人动辄对华人冠以“中国佬”的蔑称以及不同程度的诸般伤害,甚至因熊孩子的恶作剧被剪掉了清朝男人视为生命般的辫子,但他依然勤劳、善良、好学、任劳任怨、不耻下问,种种精神感动了主人夫妇,女主人会定期教他英文和阅读,这就为他日后在西雅图扎根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男主人甚至在对他改观后,手把手教给他铁路方面的测量勘探技术,并在此后与他们夫妇和孩子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虽然此时的他并不可能预见,这一项在当时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学到的实用技术后来会让他终生获益……
就在他得知沐芳悔婚做了“自梳女”,认命地顺从了养父母的安排,再添了一房妾室后,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的他终于从章叔口中得知当年未将沐芳婚配于他的真相,并一纸留书,将沐芳托付给他一同带到美国后从此云游四方。也正是章叔的这一举动,从此彻底改变了陈宜禧和沐芳的一生,为了心爱的女人,即便没有合法在一起的名分,他也会倾尽余生所有来照顾她,守护她。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在峰回路转的契机出现后,又会有着怎样的进展?
尽管在西雅图创业初期异常艰难,当地人虽接受过沐芳的神奇针灸术和传统中医医术的有效治疗,但在那个未开化的愚昧时代,针灸治疗对许多人而言无疑就是赤裸裸的巫术,而沐芳在不少白人眼中也与西方猎巫运动时期被公审后烧死的巫女无异。虽有好心的道叔爷与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伯克法官等人的善意照拂,但却始终无法遏制以裁缝遗孀玛丽为首的白人对他们的恶毒攻击甚至人身伤害,这些底层白人在陈宜禧和他的同乡们对西雅图的基础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后,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时局艰难,在玛丽的煽动下,这些日复一日挣扎在贫困线的底层白人忘了当地华人曾经给予他们的天大恩惠,在一次排华暴动中,他与沐芳经营多年的产业被毁于一旦,沐芳的身体更是受到了极大创伤,从此留下残疾。此时的沐芳无比深刻地怀念祖国,怀念父亲,怀念朗美村,正是她的决心才坚定了陈宜禧原本犹豫不决的心。他要带她回家,他要用自己的所学和所有,亲手为她,为所有华人同胞修建一条回家的铁路……
回到家乡去,以一个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为家乡父老修一条铁路,沐芳将来也可以沿着这条自己修建的路回家。正是回家的路支撑着陈宜禧,在结束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旅美华侨生涯后,毅然踏上了回乡的路。他提出修筑新宁铁路的计划,得到了县人的支持,年近六旬的他出任总办,在经历种种筹款的艰辛和打通各级关系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廿一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该奏折作出批示:“依议,钦此。”准予新宁铁路先行立案。从此中国人迎来了第一条由华侨集资修建的民营铁路,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伟大壮举。尽管今天这条铁路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却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历史和百年前华侨的“中国梦”,承担着传承华侨爱国、拼搏精神的文化使命。
时至今日,当和谐号经过江湛铁路台山站时,以原新宁铁路宁城站为原型设计而成的台山站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昔日的新宁铁路,承载着华侨和乡亲的现代化梦想,在中国大地上呼啸而过,终究不免毁于战火的命运。陈宜禧曾有过将其北连佛山、西延阳江、南拓到铜鼓开辟商港的宏伟设想,最终也只能永远湮灭在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中。“沧海茫茫,鱼跃大洋,吾之心路,乡庄僻壤……”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铁路虽灭,但是以陈宜禧为代表的侨乡人凝结成的铁路魂将永远活在华人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