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通达是心理健康和成熟的标志,也是精神富有和振奋的展现。庄子《逍遥游》中说:“至人是无己,神人是无功,圣人是无名”,正所谓“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乐观的人几乎在任何逆境中都能从容地在“剪不断、理还乱”中走出无望的地狱,追赶地平线上一抹希望的晨曦。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向健康方向发展,但是不能否认,某些人某些时候,精神世界的建设落后于物质世界的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畸形变态。在有些国家各种心理扭曲、精神疾病频发,据统计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精神问题造成的自杀人数要以七位数字计算,在日本,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在美国,老人自杀已成较严重的社会现象;在我国,智商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摆在社会面前。
精神的贫困造成精神失态或扭曲、变态已成为世界精神病专家棘手的研究课题,社会变态心理与社会制度有关,但是光从社会制度看问题是不够严谨、科学的,它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历史的原因。现在有一种现象都是值得每个人深思,在西方,人们开始追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乐趣。在东方,像日、韩、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文化回归,他们追求古典文明中洒脱、达观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一本秉承老庄出世修养的《菜根谭》被日本等国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事的法宝、聚财的良方、治家的秘诀”,成为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目。
这种现象表明,物质的富有并不能代表精神的贫困,也不能填平精神贫瘠的沟壑,往往在人生的荆棘里滚一身伤痛的人才是精神富有者,因为他战胜过心里纤弱、精神贫乏,拿到了五湖四海认可的乐观主义的通行证。
追求精神的高洁使人有一种超然观物之法,正如庄子所言:“我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但凡是精神修养达到这一境界的人,都能达观的认识名利得失,成败与否,做到“成固欣然、败亦可喜”,面对复杂的人生,保持“静中念虑澄澈,闲中气象从容,淡中意趣从夷”的态度,就会不被利欲所熏,不为权势所诱,不被世风所染,不为情俗所缠,从而能处逆不凄、处变不惊、处诱不乱、处优不誉。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人类在创造纯正、善良、仁义等精神规范的同时,也创造了污染他们的杂物。当人类组织了社会,就有了构成它的复杂事态,物竞天择似乎是世界的主旋律,于是人们往往脱不了凡俗之念,躲不开愁恨、嫉妒与倾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色于春,争情于主。人本应是一个自由的个体,然而往往囿于世俗的惯例,要是精神脱贫,最好是在认真严肃的一面之外,加上豁达和幽默,正所谓“苦恋是孽海,解脱是仙乡”。假如真能去私欲、存天理,我们就会“安详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否则,扭曲的性格它会比躯体、相貌的残缺和丑陋更令人悲哀。
生活的经验也证实那些能驾驭自己情感,不被生活的重荷所累的人,才会像狄更斯所说的那样:”卸掉内心冲突的货物,轻轻地在世界上走南闯北“。
奥威尔谢博德说:”永远觉得生活有趣,饶有晨辉的清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