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
1)中府zhōng fǔ别名;膺yīng中(膺;胸腔),膺俞shù,膺中俞,府中俞,肺中俞,肺募mù,龙颔hàn。
位置;《甲乙经》,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位于前胸壁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
解剖学;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及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宣肺。
主治;咳嗽,气喘,胸胀满,咳吐脓血,胸痛,腹帐,喉痹bì,肩背疼痛。
刺灸方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可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yún mén
位置;《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太阴脉气所发,举臂取之。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于前胸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锁骨外端下缘凹陷中。
解剖学;当胸大肌三角的外侧,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静脉,内下方有腋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宣肺。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热痛,肩背痛。
刺灸之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可加持符咒印技术。
3)天府tiān fǔ
位置;《甲乙经》,在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中。
取穴法;伸臂仰掌。位于上臂前外侧,腋前皱zhòu襞bì上端水平线下 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沟处。简便取法,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点触上臂内侧处是穴,或垂臂与乳头平齐处是穴。
解剖学;当肱二头肌桡侧沟中,有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作用;清热宣肺,疏经活络。
主治;咳嗽,气喘,鼻衄nǜ,吐血,瘿yǐng气,上臂前外侧痛。
刺灸之法;直刺0.5- 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4)侠白xiá bái,别名,夹白。
位置;《甲乙经》,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
取穴法;伸臂仰掌。位于上臂前外侧,天府穴下1寸,肘横纹上5寸,肱二头肌桡侧缘沟处。参考《寿世保元》取法,先于乳头上涂墨,令两手伸直夹之,涂墨处是穴。
解剖学;同天府穴。
作用;调理肺气,行气活血。
主治;咳嗽,气喘,气短,心悸,干呕,烦满,上臂前外侧痛。
刺灸之法;直刺0.5-1寸。艾炷灸了-5 壮,或艾条灸6~10分钟。
玄针;可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5)尺泽chǐ zé,别名;鬼受,鬼堂。
位置;《甲乙经》,在肘中约纹上动脉。参考《针灸大成》,肘中约纹上,动脉中,屈时横纹,筋骨罅xià陷中。
取穴之法;仰掌微屈肘。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解剖学;当肘关节处,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肱桡肌起始部,有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本干。
作用;清热调肺,疏经通络,降逆利水。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心烦,胸胁胀满,腹痛吐污,小儿惊风,上肢瘫痪,肘臂挛luán痛,乳痈yōng。
刺灸技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可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合穴。
6)孔最kōng zuì
位置;《甲乙经》,去腕七寸。
取穴法;伸臂仰掌。在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掌横纹上7寸之处。
解剖学;有肱gōng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的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ráo神经浅支。
作用;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头痛,热病无汗,肘臂挛痛,痔疮。
刺灸之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可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大阴肺经郄xì穴。
7)列缺lèi quē,别名;童玄,腕劳。
位置;《甲乙经》,去腕上一寸五分。
取穴法;伸臂侧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指尖端到达凹陷处是穴。
解剖学;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伸腕长肌腱的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作用;宣肺理气,疏风解表,通经活络,利咽快膈gé。
主治;咳嗽,气喘,伤风,偏正头痛,颈项强痛,口眼㖞wāi斜,咽喉干痛,齿痛,腕痛乏力。
刺灸技法;向上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玄针;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经渠jīng qú
位置;《甲乙经》,在寸口陷者中。
取穴法;伸臂仰掌。在桡骨茎突内缘,腕掌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解剖学;内侧为桡侧腕屈肌腱,深层为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桡侧,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作用;宣肺理气,疏风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喉痹,热病无汗,掌中热,腕痛无力。
刺灸之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禁灸。
玄针;加持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经穴。
9)太渊tài yuān,别名;大泉,太泉,鬼心。
位置;《甲乙经》,在掌后陷者中。
取穴法;伸臂仰掌。在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豚桡侧凹陷中。
解割学;内侧有桡侧腕屈肌腱,外侧有拇长展肌腱,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作用;清热宣肺,止咳利咽,疏经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咳血,吐血,胸背痛,烦闷,心痛,心悸jì,掌中热,缺盆痛,咽干痛,牙齿痛,胃痛,腹胀,噫yī气,呕吐,无脉症,手腕疼痛无力。
刺灸技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输穴、原穴;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10)鱼际yǘ jì
位置;《甲乙经》,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参考《针灸大成》大指本节后,内侧赤白肉际陷中。
取穴法;仰掌。位于手指大鱼际部,第一掌骨中点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学;在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中,有拇指静脉回流支,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分支。
作用;宣肺解表,清热利咽,疏经通络。
主治;咳嗽,咳血,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咽干,失音,乳房肿痛,肘臂挛痛。
刺灸技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玄针;加持玉虚符咒印技术。
附注;本穴是手大阴肺经荥xíng穴。
11)少商 shào shāng,别名;鬼信。
位置;《甲乙经》,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jiǔ叶。
取穴法;握拳立置,拇指向上,在拇相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解剖学;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所形成的末梢神经网。
作用;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腮肿,发热,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小儿惊风,手挛指痛。
刺灸技术;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附注;本穴是手太阴肺经井穴。
此篇文章1998年5月中旬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