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篇文章聊到,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记不住呢?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深度加工」
为什么是深度加工,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如何才能记住,本质就是提升理解力,不理解怎么能记住呢?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深度加工的过程,而思考是大脑最擅长的。
找到了大脑最擅长做的事情,我们就找到了读书的关键,不是记住书上的内容,而是通过思考,为我所用。
(很多人觉得自己记不住是记忆力的问题,其实完全不是)
读书,最重要的是思考,以及由思考带给自己的思维或行为的改变。
我们要进行哪方面的思考呢?
首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样就解决了背景和主体的问题,我们才能关注我们需要的内容。
这是读书前,我们要思考的。
开始阅读,针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找到了答案。书中提供的理念或方法,原理是什么?底层逻辑是什么?和我们以往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个找联系的过程,是我们学会一个新知识点的本质路径。
找到或总结what背后的why,结合自己,找到如何去做的how,那我们读书就达到目的了。
成甲老师提到的熔断读书法,是一样的道理:一旦在读书时看到对你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
停下来之后,干什么呢?思考。
他介绍了几个方法,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2.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事情上吗?3.我能用这个启发点赚钱吗?4.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我想到了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去运用,想到3个不同的情景。第三个问题,能不能转为生产力,去帮助一些人,解决一些问题,其实不一定要赚钱,能帮助到别人就很好了。第四个问题,让我们更深度地去找寻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实不止这几个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问,甚至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刚才我读的书,它都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过去我们读书就是太贪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导致读过的内容,很多情况下都记不住。现在,我们要调整读书的时间分配,要用20%的时间阅读,用80%的时间来思考,去做深度加工。
思考后,接下来设置:
下一步行动,就是我要做什么?
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说过:
最初我们都会以为,高明的思考能力很高级,但最终我们才会发现,那种「朴素的」、「坚决的」行动能力,才是一个人致胜的法宝。
读书也是一样,读而不用,就是在浪费时间。
读书最大的原则:思考,并为我所用。
怎么用?又回到了,我们读书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用起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读书,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