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据说,这首《江城子》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豪放词。读来的确雄壮不已,壮志凌云,可谓开词之先河。
“大江东去”固然也是豪情万丈,但这首却更多一股雄壮之气,呈现出粗犷奔放的美感。
开篇一个“狂”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基础。中年人起了少年狂性,左手牵着黄狗,右手高举苍鹰,着“锦帽貂裘”,率领千余人马从平坦山坡上奔腾而过。“千骑卷平冈”中的“卷”用得精妙无比,写出了大队人马如狂风般呼啸而过的气势,是如此壮阔而磅礴。
其后,苏轼又将自己比喻成少年孙权(出自《三国志》中孙权骑马射虎的典故),意欲亲射猛虎来表达对全城百姓随行出猎的感激。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人,将自己比作二十岁少年,果然是发了“少年狂”了,热烈率真得很。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喝酒,兴致就更高了,可谓胸怀激烈、胆气横生!纵情之下更是喊出“鬓微霜,又何妨”这等豪迈之语。就算头发微白,又如何?“老夫”壮志仍在、赤胆忠心仍在!什么时候皇帝能像当年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其太守魏尚的罪一样,给我机会去冲锋陷阵?我定当力挽雕弓,奋力射杀,将西北边境上的仇敌一扫而光。
整词读来酣畅淋漓、气势雄厚,我想当年他们就这样唱将起来,那场面应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吧!
时年苏轼近四十,任密州太守。他自己对这首词似乎也颇为得意,在给一个朋友的书信中提到: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不知为什么,看到最后一句“写呈取笑”,觉得苏轼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他不是一味地壮怀激烈、澎湃豪迈。在当日打猎的时候,他或许想到了自己壮志未酬,所以才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但虽然壮志未酬,他亦未终日郁郁寡欢。闲时仍喝酒填词,观景抒情。这确称得上是足够豁达了。
而从这段信中更可看出他的一些孩童般的天真心性。虽然已是天下闻名的大文人了,写个词,还要和柳七比一下,说“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我印象中他似乎拿自己的词和柳永比过好多次了,不知是敬柳永开创了一番词体的发展,还是偷偷羡慕柳永词“人皆能歌”的受欢迎程度,还是怀着一种谦虚的态度比己不足呢?也许各种心态都有吧!
最后把自己的得意作品给朋友看时,“写呈取笑”,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这人简直太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