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意: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就不会作恶了。”
是上一章“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观点的延续,仁者立志于仁,以爱人之心为本,如此就能以仁厚待人,远离一切为非作歹、伤天害理之事体。向善远恶,在行为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以己身来影响身边的人。强调仁是做人的根本。如此也能稳定社会,使得国家处于长治久安。
要走的路正确首先要确定要前行的目标,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目标定下了,直奔目标就行了,减少偏差与走弯路的可能。人人都有欲望有善恶之心,也因爱憎有诸多的烦恼,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言,有了仁者的目标才会一切向着仁者的行为前行,志向确立了,不管多么艰难,只要坚持,总有有进益与成长。
有了方向与目标,也就对自己有了明确的要求与期许。也许我们没有多大的能力与力量,但最起码可以做到一点,守持自己的本心,在基本的要求之下,做好自己。就像疫情肆虐之下,我们做好自己,不向人多区域扎堆,有问题了及时汇报,外出应要求出示健康码与行程码,出行按要求核酸检测。这些规范与要求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麻烦,但对于大环境来说,只要不添乱,就是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而有了坚定的价值观与对己身的要求,反过来也会令自己内心坚定与自信,更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真善美的认识会随时日愈加深刻,于无形中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内涵。也算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而如果没有要求,意志不坚定,现今社会浮躁气息与诱惑日多,如同上节所提到的破窗效应,如果看到别人打破了窗户上的玻璃而没有人制止或约束,也想要去试一下,心道既没人管又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如此放纵自身如同放纵恶行,于是使得这社会治安就趋于混乱状态了。有时候不是存心为恶而导致了恶的结果而不自知。
张居正解说,“人性本善,而所为有不善者,皆不仁之念累之也。若其心能专向于仁,而欲以无去己私,复还天理,则一时察识虽未能精,践履虽未能熟,亦可保其必无为恶之事矣。”
我们读书、写作抑或是坚持锻炼、力求减肥,都不是短期的行为就有结果的,而无论奔着怎样的结果而去,每一项坚持,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