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简.皮亚杰”教育的原则:
培养创新的人——有创造力的、善于发明和发现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人。
一个人的思维力、学习力、创造力、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拒绝敏感》一书,从理论到实践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育儿心经。
第一章 父母给得多,孩子不一定更快乐
1.孩子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此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孩子期望变成他所期待的模样,而不是你所设计的模样。
请你帮助我,让我学会帮助我自己。作为父母、教师学会给孩子时间,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学会帮助。孩子的潜力之所以无穷,是用来帮助他自我成长。
2.孩子通过玩具与游戏发展感知运动能力,通过游戏了解社会规则,通过游戏学习合作提供富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而非玩具。孩子的工作遵循最大努力的自然法则
在教室工作的投放中,应遵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维果斯基提出孩子的现有水平是指独立活动中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那我们所投放的工作就要根据孩子最近可能的发展水平,让孩子在工作的操作中去所获得和提升能力。
3.教育孩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建立理想的和谐社会,这两个目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成长”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对孩子首先做到的是:尊重自由。在教室里学会和孩子一起来建立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快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成人不断的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三章 读懂孩子分离焦虑的信号,轻松做父母
1.如果敏感期受到阻碍,会如何?
孩子在敏感期拥有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对孩子的影响力非常惊人,如果这种本能受到了破坏,就有可能是孩子变得体弱,缺少活力。
如果孩子在敏感期里遇到了障碍,无法正常发育,他们的心理发展就有可能因此发生紊乱甚至扭曲。
孩子的敏感期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
作为成人:学会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学会适时的帮助、尊重每一位儿童。
2.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成人如何做?
孩子与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面对这个问题,父母需要多花心思、多点耐心去了解、接纳和对待孩子,孩子需要父母正确的陪伴一起度过这个阶段。
3.孩子与母亲的依恋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共读中,与文字相遇;
共学中,与思想碰撞;
珍惜当下,珍惜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