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爱上一卷书,文责自负。
01
变强是唯一的答案,最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这句话。
在我的观念里,所谓的变强,就是能量高,一个高能量之人在很多事情上执行力会变强。写作无疑是一种特别需要能量的事情。
在我最初的写作当中,我都是拿着自己在寒暑假无聊时写下的那一厚沓纸孤芳自赏,还会在小学毕业之前颇有仪式感地将整个故事一把火烧掉。
这些年,我发生了一些变化,自认为感知到某种启发,因此对公开写作有了坚持的动力。过去我有太多的文章被存放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按照我过往的经验来说,一个写作者若是一味地闭门造车也是不行的,只有公开写作才能形成一个写作体系创作出自己的文字风格。就像阅读,如果只是单纯读书,不做笔记、不写读后感、不发表书评,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读书风格。
这一年,很多被我写下来,发表在互联网各个平台上的文章,里面带着一份我自己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的风格。很多想法可以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很多观点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都难以承载。
我很多文章所表达的内在含义都需要一个耐心的读者反复阅读才有可能真正感知到。每一篇文章都等待有缘人。
因为我写时带着某种近乎平静的心绪,还夹带着一些难以言说的祝愿,等待着一个个有缘人在恰当的时机下点开阅读。
我迷恋简练的表达,但简练绝对不是浅薄,以前也收到过一个路过的评论者的反馈,说我的文字质朴。
我从不矢口否认,对于我的行文风格,读者眼中是什么样就可以是什么样,这并不妨碍我自己在写作上的追求和精进。
如果你读的更深入一些,你会知道,一个写作者在旁观这个世界,也在融入群体,更在抒发己见。总得来说,我的写作是从我受伤最深的地方深入,而落笔处一直都是希望。
每一行字,每一个段落,我都在书写希望,希望这种东西常常可以伴随着一个人在丧失希望的片刻里度过每一分、每一秒。
02
我清楚地知道人在感到难过、落寞、害怕、恐慌的时候的情状,也知道人在经历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会进入忘我状态里,但是感到幸福而得意忘形,就容易不懂得珍惜。
我并非每一个时候都具备足够的能量来书写,但是只要是写了,呈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我的能量。我说我可以触摸文字,所以我很清楚好的文字,它具有非常强大的一种力量,可以在顷刻之间传递到阅读者的内心。
我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也许目前做的还不够好。但是会越做越好。因为我最初一个读者都没有,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写作者。
每次只要收到一些留言说我的文章令人感到快乐、温暖、治愈。就感到特别值得。
这就是我坚持写作的意义所在。以前我写字为治愈自己,现在我写字为治愈自己和他人。
更准确一点来说,我写给所有暂时处于微弱之光下的人,在不起眼角落里的人,赠失意的人,暂时的不成功说明不了什么,人生真的有太多可能性了,如果不多尝试根本不知道可选择的范围那么多。
眼界一定要放大,这件事可以通过旅行或者阅读抵达。我知道每个人都会被眼下的环境限制,但我们人是活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我看的津津有味,越读下去越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杨素秋在这本书里写到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那么特别。
以往我好像从未想过人生还可以这么精彩,但同时反观自己周遭的环境,也没什么不同,只是我们需要发现生活当中每个朋友、同事的特点。这样便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本身。
在小说的创作中我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但在生活随笔的撰写上,我的真诚远大于技巧。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木,周围朋友的三两句话都可能成为“今日”的写作素材。
我们会变得更强,不是同别人暗自较劲,也不是与这个世界抗衡,而是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