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废话,请直接跳到【与读后感有关】部分看起)
【写在前面】
其实一直想找个时间写写我是如何开始喜欢日本文学的,千头万绪又不知从何说起。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费心努力的把自认为有趣的笑话手舞足蹈的告诉ta,但ta却是“呵呵”一笑。我也担心我大费笔墨抽丝剥茧的讲述这段“恋爱史”,却在别人眼里平常不过。反而带着疑惑的眼神望着我,目光犀利的射到我的身上,每个细胞都感受到“这很值得一提?!”的轻蔑感。
但,我还是想诉说这段故事。
【与读后感无关】
读到的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日本小说的呢?故事要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说起。
日本一直给我这样的感觉——什么都是淡淡的质朴的味道。日本的装修,日本的女子,日本的文学。没有特别精心的修饰,不介意暴露瑕疵,最平白的语言讲述最平淡的事情。就像春天喝了一杯白开水,好像没什么味道,仿佛有些甜口,但仔细品又好像只是一种错觉。
在我身体渴望各种花式饮品的时候我读到了村上的书。此后的很长时间都错把男主人公的名字写成“边渡”,我对它的“轻视”可见一斑。但我记得故事里绿子住的街道,很多次看到某些街道的照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和渡边一起在那样的街道的阳台看了一场火灾。此外书本里对爱欲的直白描述,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可能是年纪小,看的书里也基本没有这类描述。
总之一切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觉得一点都不好喝,心里暗想“再也不喝它了”。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后,很多次和别人谈论什么书好看都刻意的回避日本文学。
后来一次好友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推荐给我,处于我一贯的讨厌,并没有认真去看,只是想起来的时候翻两页,这样竟也看完了。如果说我原来对对日本文学的喜爱度为负分,那么这本书虽然没有让我产生什么好感,至少把负分掰回了零分。
我第一本真正谈得上喜欢的日本文学作品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算是为我打开了通往日本悬疑侦探小说的大门,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又重读《白夜行》竟然觉得还挺好看的,然后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东野圭吾的小说。
写到这里竟然和我这周看的书毫无关联,想想也是醉了,改个题目回到正题,下周就重读《挪威的森林》吧。
【与读后感有关】
《宿命》在东野圭吾的小说里,算是我不怎么喜欢的一本。剧情到最后竟有点狗血言情剧的即视感(纯属我个人的体会还是有很多人好评的)。文中的瓜生晃彦在百度百科里还被评为东野圭吾笔下智商最高的五人之一,其实看完也并没有觉得,只不过觉得很有神秘感,私心觉得这样的男人当老公也是棒棒哒。
小说起名叫“宿命”,觉得作者好像写作之前先起好了书名,然后文章中的人物情节都看似无意其实刻意的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就像我在高考时写的作文,笔下的每一个句子都在紧扣题意,没有特别出格,没有特别新颖,好像一篇及格的八股文。这样的作文保证我在考试的时候虽然不能得到高分,却也能拿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
刻意拉起人物之间的“红线”是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而且这样刻意的人物关系反而弱化了整个故事情节,我曾一度认为晃彦娶美佐子是出于对和仓勇作的报复(我好黑暗啊)。如果抛开它是本侦探小说而言,故事结局我觉得还写的挺棒的。晃彦很男人的想要守护自己的妻子,并没有因为和勇作的关系而放弃,也没有因为知道了勇作和美佐子的过去而选择成全。要是一般的国产狗血剧一定会上演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谦让”纠葛。而这一点也让我觉得瓜生晃彦值得托付与原谅,反倒是美佐子有点配不上他了。
【一点感悟】
其实我是相信事在人为的,所以固执的不肯认命。所谓冥冥中只有天意,不过是我们种下的“因”,如今结出了“果”。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宿命的话,就想想以后想要什么样的命,现在可以提早播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