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语言暴力
“傻猪”、“别给脸不要脸”、“要是换成我早就去跳楼了”、“就你事多”、“真受不了你了”、“再哭就不管你了”、“你太笨了,隔壁小强都比你强”、“我怎么遇到你这么一个东西...”
......
才写了几句有语言暴力的话,我整个人都已经不好了,你是不是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语言暴力的危害。
在讲语言暴力之前,先看看下面这一组日常生活沟通中出现几率较大的句子,你能准确区分出哪句话是观察,哪个是含了评论与看法吗?
第一组:
“1.他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她对我说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3.她没办法完成工作
4.他花钱大手大脚
5.你很少配合我
6.她长得真丑”
答案是只有2是观察语句,其他句子都含了说话者的评论与看法。
来对比下面的句子:
第二组:
1. 他昨天告诉我他生气了/他昨天当我面用拳头砸了桌子
2. **
3. 我不认为她可以完成工作/她说她没办法完成工作
4. 他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钱
5.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意参加
6. 她的长相对我没有吸引力
这样经过对比的句子是不是就比较明显看得出第一组句子中含了大量的评论与看法了。
要区分观察还是评论,估计这些都难不倒高智商的你。
相对第二组中描述观察结果的句子,第一组句子常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沟通中,这些含了评论与看法的句子含了某些负面因素,忽略人真正的感受与需求,导致我们感受到的是疏远与伤害,而非人们本性的善良与爱。在《非暴力沟通》书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称之为“异化沟通”方式。
这些异化沟通方式内经常使用四种手段来绑架我们原本善意的沟通:
(1)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就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做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从小我们就被人教导:人有好人坏人之分,有正常人与不正常人之分,有负责与不负责之分,聪明或愚蠢之分等等,都使得我们陷入是非之内,而不能用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
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就会想着别人的不对,如果有人横冲到你面前,你会说他是“混蛋”;
上司布置的任务不想做,那他就是“太过分了”;
达不到自己的期望,那自己就是“有毛病”
静下来,观察这些评论,它们中都含了评论者的价值观与需要。
不幸的是,这样的语言来表达沟通的时候,常常招致来的是敌意反抗,或者屈服不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混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语言沟通,忽视彼此真正感受与需要,这是大部分暴力的根源,不论是语言暴力还是精神身体暴力。
(2) 进行比较
“人比人气死人”,“隔壁家的孩子”相比大家很熟悉这种批判形式;
(3) 回避责任
“上司有命令,我不得不做”、“你让我伤透了心,你让我失望”、“都是因为你”
记住,我们每个人才是自己思想、语言、行为的主人。
(4)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对方不配合,他们将受到惩罚,这是在我们社会中,强者常常用的手段。
人类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基于人性本恶的异化沟通方式使得我们难以感受到爱,淡化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甚至常常使得我们陷入批判,引发各种暴力。
02
体会感受与表达情绪
第一份工作中,上司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让我始终印象深刻,沟通双方产生异议,对方否定你的观点,针对你的观点做出了反驳,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愤怒?反驳?自责?反思?寻找对方观点的来源?作为职场新人的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反驳指责他人。
呵呵...现在想来十分可笑,或许人人都会有经历这些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指出,听到异议或不中听的话时,人们常有四种选择:
(1) 指责他人
(2) 责备自己
(3) 体会自己感受与需求
(4) 体会他人感受与需求
其实,任何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及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插播个人理解:《金刚经》内讲到,一切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皆因人人意念世界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点看法,进而延伸出愤怒怨恨喜悦等等情绪,正确客观的看待事物才是解脱人类痛苦的根源。
在跟情绪感受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三个层次:
(1) 情感情绪的奴隶
在这一阶段内,我们容易被别人情绪控制,“他不高兴,我也不开心”,这是爱情里的迷失。如果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们常常陷进情绪里走不出。
(2) 与情感情绪作对
在这一层次里,常常引发“冷漠”“脑残”“非主流”。“这是你的事,管我毛事”;“我就做我喜欢的,管你啥事”...
(3) 情绪感受的主人
在这一层次里,我们互助互爱,助人出于爱而非内疚惭愧或恐惧。我们对于自己的感受情绪行为负责。非暴力沟通就是想帮助人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表达感受其实不难,多使用情绪词汇就好了。
正面情绪词汇:兴奋,喜悦,开心,踏实,温暖,舒适,自在,愉快,满足,幸福...
负面情绪词汇:害怕,担心,焦虑,紧张,不安,丧气,绝望,悲伤,愤怒,失望,郁闷,难过,萎靡,嫉妒,遗憾...
如:
作为吉他手,我感到很郁闷;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我被忽视了;
但表达情绪的时候,要与表达想法区分开来。“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这就是表达想法而非感受。表达感受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
03
需求与倾听
清楚的告诉对方,你需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倾听他人话语中真实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目的。
在公交车上遇到这样的一对夫妇,男的气冲冲地对女的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汽车”;女人看起来十分不悦但没有说什么,男人没有得到他期待的反馈时又重复说了几遍“我从来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汽车!”最后女人怒了,“你想我怎样!你要我下去推车吗?”于是两人陷入痛苦中。
这个男士到底想听到什么呢?或许是理解,如果女人可以意识到这一点,说“你希望车开快点,是担心迟到吗?”在第一次听到男士说话的时候,女士是明显感受到了他的不安,却不明白男士想要什么,如果男士直接表达感受和需要,则不会遇到这样的痛苦。
在沟通中,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表达的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反馈。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基础上与人联系。
但做到全身心倾听并不容易,我们面对别人的痛苦时,常常急于给予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与感受。比如: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 这样一来往往事与愿违,痛苦的人更痛苦因为他可能觉得你无法体会他的处境甚至是在看热闹。
因此在倾听的时候,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求,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使得对方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如
“你很灰心吗?是希望得到肯定是吗?”“你是不是希望我帮你订酒店?”“上周有三天我不在家,你说的是这件事情吗?”
而非
“你现在心情怎样?”“你想我做什么?”“你到底说啥?”。
倾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方内心感受与需求,使得谈话沟通有趣,有助于直面双方内心弱点,甚至预防暴力,治愈心灵创伤。
非暴力沟通,在某些地区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表达不完美时,我们可以体会忧伤自我宽恕,看清个人成长中的创伤,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言行举止时,了解自我内心需要。把内疚,愤怒,沮丧的心理转变为让爱来主导我们学习与成长。有了爱,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