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赵婧怡)9月26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一直以来,舆论都存在“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说法。很多人认为满是打家劫舍的《水浒传》,充斥着阴谋诡计的《三国演义》,“皈依我佛”的《西游记》以及描写男女之情的《红楼梦》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但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首先,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想法去评判每本书,殊不知孩子和大人的世界是不同的,看待每本书的角度和体会自然也会不同。可能我们关注的是水浒里的占山为王、被逼梁山的骨感的现实,但可能孩子只看到了一百零八将的传奇故事及其英雄品质,现实的部分可能不会过多关注;可能我们看到的是三国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可能吸引孩子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以及军师们一个又一个的锦囊妙计;可能我们认为红楼里的男女情爱是不应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在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眸中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传奇……
其次,四大名著里虽然确实存在消极的成分,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了它美好的一面,不能否定其价值。至于孩子是否应该接触社会的这一阴暗面,我认为孩子享有自己去评判和选择的权利。文学源于生活,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人间烟火和红尘味道,但孩子不能总是活在家长和学校为其量身打造的象牙塔中迟迟长不大,接触社会,就是他们迈出自我成长的必须的一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筛选、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也可以通过阅读得到解答,孩子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通过阅读经典来看清人间百态,品味不同人生。
最后,我认为半文言文字晦涩难懂不易阅读这个问题不可称之为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四年级孩子认识《三国演义》原著中95%的汉字,而且孩子对三国和水浒中一些故事也早有听闻,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再者,我认为阅读略高于认识水平的阅读才是有效有价值的阅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诚然,读漫画、童话和插图本读起来是容易省事的,但同时也失去了回味的乐趣。而品读经典带给我们的是读罢口齿留有余香,回味无穷,越读越能发觉其中的文字精辟精彩、精妙隽永。
综上所述,我认为孩子是适合阅读“四大名著”的。
但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去读,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仅仅因为老师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