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大脑发育,父母向来是关注的。有关注就容易被利用,关于儿童脑科学的误区,一直不少。
不同于朋友圈一眼可辨的养生谣言,关于脑科学的误解或神话,由于天然的学术壁垒,往往不容易被识别。
讲道理,并不是父母智商不够高,而是这些脑科学误区,也往往建立在真实可查询的实验基础之上,但结论通常被过度夸大、随意迁移、错误解读,再加上部分商家、教育机构的刻意误导,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广泛流传的的几个儿童脑科学误区。
误区一:我的孩子需要开发左脑,还是右脑?
左脑右脑的理论有多火,我们上周刚体验过。一次简单测试,结果随机,却刷爆了朋友圈。
虽然很快就有辟谣文出炉,但作为父母还是不放心,因为早教机构说我的孩子需要开发左脑或右脑,那这个课要报名吗?
神话的基础是部分真实。
关于大脑分工,已经证实的是,大脑有两个半球且功能不对称。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分析推理等,大脑左半球起主要作用;形状、空间知觉、情绪、音乐、节奏感和艺术等,大脑右半球起主要作用。这种不对称叫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但基础真实,不代表推论正确。
大脑左右的单侧化,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年龄较小的孩子大脑左半球受损伤,言语功能可以由右半球代替。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左脑专管逻辑,右脑专管创造力。
目前脑神经科学家们认为:虽然脑的两个半球的功能存在着不对称性,但是并不是分开来运行的,而是共同完成所有的认知任务。我们的大脑高度整合,单独的脑区很少独立工作。
也就是说,无论是学画画、舞蹈、数学、语言,都需要左右大脑同时参与。所以孩子喜欢什么,当然可以去学,但商家跟你鼓吹开发左脑右脑什么的,听听就好了。
误区二:3岁定终身,3岁前要给大脑充分的刺激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可能部分来源于朴素的认知,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另外,多少了解一些科学育儿知识的妈妈,都知道0~3岁有多么重要。
如果曾经看过大脑发育的知识,可能更容易加深这一误解。我们知道的是: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大脑的飞速发育,一直到出生后2岁,脑细胞都在不断分裂,数目增加,体积增大,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
○ 学习靠的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叫突触。儿童大脑神经突触的成长呈倒“U”形,婴儿出生后开始快速大量产生突触,有些突触在2~3岁时达到顶峰。
于是直觉告诉我们:突触越多,越容易当学霸。
同时也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结论:3岁前学习能力最强,3岁时大脑发育就差不多完成了,如果错过了就要悔恨终生。
欣慰的是,这个推论不靠谱。
学习的真谛,不仅是新突触的形成或增强,也包括旧突触的削减。到青春期左右,突触在数量上已经减少了很多,这种减少过程持续到成年期,直到最终成熟。突触的产生和修剪,对学习同样重要。
目前也没有直接的神经科学证据证明,成人的突触密度和更高的学习能力之间有相关性。甚至有很多学习障碍的孩子和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的神经元突触非常密集。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真谛。
3岁前当然要开发大脑,但与其把孩子扔进花花绿绿的机构去增强突触,不如自己花时间与孩子好好互动。
误区三:听说学习有关键期,一旦错过无法弥补
我们都很熟悉日本人学英语的故事。
日本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和全世界小朋友一样,可以识别细微的语音变化,包括r和l。然而长到10个月左右时,他们就慢慢失去了辨别r和l的能力。因为日语没有r和l的区分,爸爸妈妈从没说过,小孩子自然就不会辨别。
于是,日本英语常和印度英语、泰国英语被戏谑为全世界最难听懂的三大英语。
这个案例很好地证明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要想学好某种语言,最好在关键期就开始,错过这个时期,学习效果总会大打折扣。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跟成年后突触的修剪有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学习的大门就永远关闭。所以,科学家们更愿意把这个特殊时期称为“敏感期”。语言学习被承认了存在敏感期,但词汇学习终身都可以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学习方式比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更重要。
那存在一旦错失就不可弥补的“关键期”吗?
狼孩的悲剧也许更像是“关键期”错失。如果在生命早期,失去了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即使长大后再重归社会,心智发展也无法重新启动。另外,科学家通过动物研究,发现新生动物会把刚出生后看到的移动物体当做母亲,并产生永久性的依恋,一旦依恋产生,就不可能改变依恋的物体。
但是,关于人类学习的关键期,目前并没有发现。
误区四:中文还没学好呢,不着急学外语
了解了语言学习的敏感期,父母又会心生疑问:
如果不想错过语言敏感期,就得同时学母语和外语,孩子的大脑能hold住吗?
我们担心存储语言的脑空间有限,学了一种新语言,会失去另一种语言。我们还担心两种语言存放在不同的脑区,他们之间没有连接,用一种语言获得的知识不能迁移到另一种语言。
因此,“双语环境会延缓孩子的语言发育速度”、“双语学习让孩子无法深度思考”等结论也应运而生。这也是一个关于大脑的误解。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双语或多语学习不会削弱母语,而是两者都得到了提高。关于双语学习,目前的结论是:
孩子的小脑袋有足够的空间去应付两门甚至多门语言;
我们不需要让孩子完全掌握一门语言后,再去学习另一门新语言,同时进行反倒更好(对成人也一样);
有时孩子可能会把两种语言混在一起,但这种情况是短暂而无害的。
脑神经科学相对而言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结论颠覆我们以前对大脑的认知。咱们养孩子,自然不用天天去查学术刊物,只需多一分关注,多一点批判性思维,不轻易被忽悠,就足够了。
参考来源:
《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2
《How Much of Our Brain Do We Use? — And Other Questions Answered》,Deborah Weatherspoon. 原文地址: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how-much-of-our-brain-do-we-use#overview1
《10 Myths You Will Be Told About Multilingual Children》. 原文地址:http://www.multilingualchildren.org/getting_started/myths.html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未来成功的新典范:不在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过多少人。”你帮过的人越多,服务的地方越广,那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希望与大家分享!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分享是一种力量!亲 爱 的 们,记 得 在 文 末 点 赞 哦 ~〗
想要更多交流,就请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