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侄子快三岁时,有阵子晚上老是闹着不肯上床睡觉,而且经常会给出一些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比如说,我饿了呀,我渴了呀,之类的。以前我就会问他:“噢,那你想喝水吗?你要吃什么?”可常常东西拿来他又不吃了,有几次差点都把我惹毛了。
当时我也觉得很苦恼,孩子明明已经困得东倒西歪了,为什么就不想上床睡觉呢?后来我尝试代入他的角色,才突然意识到,他的情绪根本不是来自于他所说那些需求,而是“我入睡有困难,需要协助”。
之后有一天晚上,阳阳又开始闹觉时,我就说:“嗯,你是不是有点困但又不太想睡觉啊?”他说:“嗯,不想睡觉。”我接着说:“的确是,有的时候想睡却睡不着是挺难过的。”他听了这句话之后,就躺在我怀里,身子软下来了。我又接着跟他说:“要是我握住你的手,你会不会感觉舒服一些?”他没怎么回答,我就把他放在床上,牵着他的手,摸着他的背,结果没一分钟,他就睡着了。
共情有时就会像点穴一样,一旦说中了孩子的感受、原因和愿望,他的情绪就会流动起来,孩子就不需要用这部分能量来攻击自己和别人了。当你可以稳定地和孩子的情绪对接,你就可以向孩子传递理解,让孩子知道,你是被看见的。有时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比如知道你现在觉得(感觉词汇),是因为(情绪的导火索)。而有时,只是需要会心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是一个牵手。让他感受到他的情绪有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