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始于外表,忠于修养。
教会我这句话的人,叫做沈殿霞,遗憾的是已然仙逝。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喜欢她的事实,一如既往。其实这份感情贴切的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芸芸众生中一枚芥子仰望人群中另一枚正在发光发热的芥子时近乎狂热的崇拜而已。
沈殿霞人称“肥姐”,面容不出彩,身材也略显臃肿,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她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千禧年后的我仅仅是一名上着小学的少年郎,却偏偏被这位年纪比我母亲还大的女士打动了。年少时家里的环境并不太富裕,而趴在电视前粤语频道时常播出的就是肥姐的电影。其他人我已记不太清,让我过目不忘的是肥姐的身材,稍微发福,头发时髦的卷起。相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窘迫,肥姐身处的香港是别人口中的天堂,这引起我的一阵阵遐想,究竟是如何的环境才能让一个人吃成这般的福相呢?
另外一点吸引我的是沈殿霞那动人的笑容,如果有朋友还能想起她的电影作品的话,应该还能细细回忆起她那标志性的爽朗笑容,因此肥姐还有另一个外号叫做“开心果”,真是人如其名。小的时候我有些小儿多动症的症状,于是乎父母亲便在他们工作之时将我独自锁在家中,唯一能通向外界的窗户便是这一台电视机。而电视机上时常出镜的肥姐,便成了我的心头好。年少不懂欣赏女性的美丑,只懂得大概区分喜不喜欢,而电视机那头的沈殿霞极有带动性的笑容轻而易举俘虏了我的喜欢。孤独的房子里空空如也,对于外界的求知止于一把泛着油光的锁头。窗子里是肥姐滑稽的动作和动人的笑容,于是我便咯咯地笑了起来,走进这个窗子里,走进我喜欢的这个沈殿霞和她的世界。
再后来,渐渐的了解到喜欢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喜欢她的修养,而忽略她的外表。
初上中学时对身边的人和物都十分的小心,因为家庭原因我是比别人要早上学,因此比同年级的同学都要小上两岁。当时确确实实感觉到有一种不可描述的东西隔在我和别人的面前,来的最直接的便是他们喜欢的偶像尽是S.H.E此类的偶像派人物,拥有一副人畜无害的皮囊。可偏偏我喜欢的肥姐在外表上是如此的平凡,甚至还有着青春期少年所厌恶的肥胖。我明白人和人之间总是有代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思想,当我们的看法和观点有冲突所造成的的空洞之后,无法填补的就是那虚无的代沟。
因此每每同学们讨论起偶像或者家里的种种时,我在旁边总是笑得心虚而格格不入。某个瞬间突然想起来小时趴在凳子上随着肥姐一起忘怀大笑的情景,忍不住鼻头一酸。都说笑是最富感染力的,却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让笑容传播开来,方才知道沈殿霞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才是一门最值得深究的学问。那时候的香港圈内人说起沈殿霞都是不自觉的轻扬嘴角,或是敬佩或是打趣。不过都不要紧,我想了解的只是沈殿霞将绽放在自己嘴角的笑容如何穿过繁忙的维多利亚港、走过人来人往的广东道,抹上每一位她所认识、认识她的人嘴角上。
我也试过东施效颦般刻意模仿肥姐的笑容,只是我能模仿的只是笑容,笑容下深邃的幽默感和平和的处世观我却如何都学不来。人群之中我笑的如同一直在羊群中嚎叫的野猪,旁边的羊群咩咩的纷纷弃我而去。这个时候我才醒悟过来,然后试图绕过沈殿霞憨态可掬的外表,窥探她内心的纯粹。我在网上搜索一切关于肥姐的信息,发现几乎所有人谈及沈殿霞无不称赞她的乐观幽默和随和,给人以自家姐姐般的亲和。我这才发现肥姐的暖心、走红、备受尊敬不是平白无故的。当一个人将她自身的才华化为溢于言表的感染力,将自己的正能量传播到每一个人阴暗的角落并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此奉为信仰的时候,终有一天世人会记住她的名字和身影。
但我终究是一个懦夫,即使欣赏的是肥姐的内涵,我也不敢与身边的人轻易谈起我的崇拜。在这个颜值主宰一切的时代,许多美好的东西都被一层层皮囊所掩盖。而这个时代又是推崇随波逐流的年代,没有很好口才的我为了避免看到自己因无法争辩而涨成猪肝色的脸,只能将自己的喜欢和钦佩默默放在心里。
08年是一个悲伤又喜悦的年度,于国,悲于汶川地震喜于北京奥运;于我,悲于沈殿霞离世,喜于大街小巷中都在追忆肥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而我终于可以藉此机会向身边的人表明我喜欢肥姐的态度。毕竟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在思考肥姐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和我们失去的是什么,而不会再去纠结沈殿霞的外表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
人总是这么自欺欺人,而且喜欢失去后才谈珍惜。
因为外表而喜欢一个人,进而去了解她的内在。她的内在决定了我是否要继续的喜欢下去,而当她的内在足够能打动我的心,那么外表就不是再是影响我决定的因素了。这是之前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也是冥冥之中沈殿霞——这位我最喜欢的女艺人带给我的感动。